抗戰期間的1941年春,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造訪中國。4月中旬的一天,海明威夫人瑪莎·蓋爾虹正在重慶的菜市場參觀,一位高個子歐美女士悄悄走過來,低聲問她是否想見見周恩來。
周恩來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許多場合講話都強調“談點個人意見”,或“跟大家商量”,注重互動交流。他的這種商量征詢的說話方式,既彰顯了其平易近人、謙虛謹慎的高尚品質,也取得了一言重於九鼎之寶的效果。
上圖:周恩來與張申府、劉清揚、趙光宸在柏林。(淮安周恩來紀念館供圖) 下圖:1946年5月3日,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到達南京,繼續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
上圖: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1920年9月再版封面,原件現藏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封面左上方的長條印章顯示,張靜泉曾秘藏此書二十余年,張靜泉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出版局局長。
近日,“新中國70年 鎮館之寶70件”文物和檔案故事網上征集活動評選結果在網上公示。一件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入選了“最震撼網民的70件‘鎮館之寶’”——收藏於周恩來紀念館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章。
“我是一個農民,做的都是小事,但黨和國家卻給了我這麼大的榮譽,這是黨中央對我的莫大關心。我要感謝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共和國、偉大的社會主義、偉大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