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一生有很多方面都永遠值得人們去學習借鑒,這裡僅從他的“為官”之道談起。 著名的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抱定一生不做官的宗旨,解放前曾多次拒絕了國民黨政府許以高官厚祿的邀請。
核心提示:在總理身邊工作了21年的趙煒有過兩次打開保險櫃的經歷,第一次是“文革”初期,周恩來讓趙煒將裡面存放的三個存折取出送交中國銀行保管,三個存折累積40萬元的存款是解放后國家給傅作義的補貼,“文革”一起,傅作義怕紅衛兵抄家便在前一天晚上送到周恩來這裡保管。第二次開這個保險櫃時已是周總理去世,來清理遺物。
據《北京日報》載文稱,在周恩來博大精深的思想中,蘊含有豐富的協商民主精神。他說,“有不同的意見要進行充分討論”,要“發表各種不同的意見,彼此討論、研究、切磋,以求得更好的認識”﹔他還強調:“我們要知道,有不同的意見的人跟我們來討論、爭論,真理才能愈辯愈明”,因此,要“實行領導干部、專家、群眾三結合,使人們暢所欲言,不要怕‘唱對台戲’”。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是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 這話如果被那些善於投機者聽到恐怕會嗤之以鼻,因為在他們看來,唯有投機才能鑽空子謀私利,全然忘了隻憑僥幸獲取的所謂“成功”不過是鏡花水月。
【重讀紅色家書】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下的紅色家書中,有一類家書格外特別,這類家書,是專門寫給烈士后人的。它沖破和超越了血緣親緣關系的藩籬,字裡行間展現的是革命大家庭的無私大愛,一言一語透露的是革命者對烈士后人濃濃的關愛之情。
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進而提高大學生的思政素養?作為周恩來家鄉的第一所本科院校,淮陰師范學院長期堅持用周恩來的精神財富為大學生塑形鑄魂,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 陳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鮮花,是美好的象征,一代偉人周恩來平生愛花。 1991年10月,筆者為籌建淮安周恩來紀念館赴京,在北京西黃城南街拜訪從1949年始在周恩來身邊做了5年貼身衛士的韓福裕,問及周恩來是否愛花的事。
有一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長說過:“我這輩子隻怕兩個人:怕毛主席的威嚴,怕周總理的認真。”他所說的“怕周總理的認真”,就是周恩來嚴肅或嚴厲的批評。
“同志們!這裡沒有總理,隻有纖夫。”說完,周總理和纖夫一起喊著纖夫號子,萬眾一心拉纖保護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