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許多場合講話都強調“談點個人意見”,或“跟大家商量”,注重互動交流。他的這種商量征詢的說話方式,既彰顯了其平易近人、謙虛謹慎的高尚品質,也取得了一言重於九鼎之寶的效果。
原標題:周總理來到咱農場 1965年7月5日,周總理出訪非洲六國后回京途中,在新疆石河子墾區看望上海知識青年。左二為楊永青。
原標題:周恩來:你是敢講真話的人,咱倆交個朋友 1961年5月初,周恩來到河北省邯鄲專區武安縣伯延公社調研。武安比周恩來想象的還要貧困。
江蘇淮安周恩來故居中,陳列著1961年1月16日周恩來指示辦公室同志寫給淮安縣委的一封信。信是這樣寫的: “你縣送給周總理和鄧大姐的藕粉、蓮子、馓子、工藝品以及針織品都已收到了。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山兮復何在,石跡耿千秋”——這是李四光為悼念自己一個學生寫過的詩句。實際上,這也是他自己為事業奮斗一生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