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親身經歷的幾件事例,回憶周總理怎樣關心水利建設事業。 周總理對水利事業非常重視。
回憶周總理生前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問題的教誨,尤其是想到在三年暫時經濟困難時期和十年動亂期間,他辛勤操勞,嘔心瀝血地領導和主持制定了糧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使我們兩次順利地渡過了困難,走向勝利的情景,使人難以平靜。總理對糧食工作的關懷、指導和他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我們終身難忘。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周總理終身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把“永遠不與群眾隔離,向群眾學習,並幫助他們”作為一條修養要則,規范自己,要求自己,把自己看成人民的“總服務員”,反復強調“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要“永遠做人民忠實的勤務員”,隻要是關系群眾安危冷暖的事,他總是關懷備至、體貼入微。
編者按:2020年3月5日,是周恩來同志誕辰122周年。周總理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光輝一生,是矢志不渝追求革命真理、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紅廣角》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一生隻來過湛江一次,而且在湛江隻呆了15個小時,這短短的15個小時裡,周恩來都做了些什麼?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還原50年前那真實的一幕。 1960年2月,周恩來(左一)在湛江市人民會堂觀看粵劇《寸金橋》后與劇組演員握手。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開國總理周恩來在建國初的1958年和1960年,他曾先后三次會見老家淮安縣的領導,和他們談淮安的家裡事。然而人們沒有注意到的是,周恩來這三次與家鄉“父母官”的會見,雖都在北京,卻是在三個不同的地點,這裡有什麼不同背景或是有什麼隱情嗎? 這三次會見的地點分別是: 1958年7月23日和27日在中南海西花廳的后客廳會見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
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后,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黨的干部如何做一個“社會主義的領導者”?對這個問題,周恩來思考頗深。1954年11月3日,他到外交部給全體干部作報告時,曾經做了這樣一番闡釋: “一個領導者應當赤裸裸地站在群眾面前。
新中國成立后,為周恩來開車的司機叫鐘步雲。1955年周恩來赴印尼參加萬隆會議,鐘步雲乘坐印度航空公司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從香港啟德機場飛赴印尼途中,因遭到國民黨特務暗算,飛機被定時炸彈炸毀於沙澇越附近海域,鐘步雲師傅不幸遇難。
周恩來衛士、中央警衛局副局長高振普少將做客人民網 人民網黨史頻道邀請《周恩來:永遠的榜樣》一書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黨的建設研究院院長、中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原組長李洪峰,周恩來侄女周秉宜,周恩來鄧穎超秘書、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趙煒,周恩來衛士、中央警衛局副局長高振普(少將)四位嘉賓做客訪談,共同緬懷這位偉人。 訪談中高振普表示,周恩來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得了癌症以后並沒有選擇放棄工作,而是邊工作邊治病。
●黨是群眾的一部分,它必須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同群眾生活在一起,處處依靠群眾,而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說是與群眾融成一片。隻有這樣的黨才是不可戰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