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廉潔奉公,嚴以律己,新中國成立后始終保持戰爭年代那種艱苦朴素躬行節儉的作風,相關的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令人難忘。 我要中國料子 進北京后,為了接見外賓和出席會議需要,周恩來第一次做衣服,選中了北京“紅都”服裝店。
編者按:《世紀風採》發表文章《說不盡的軍中“三楊”》。新中國剛剛成立,東北邊境硝煙又起。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其大弟周恩溥於20世紀40年代去世,周恩溥生有一子,已於前些年在河南焦作去世﹔小弟周恩壽(周同宇)生有三男三女,其中中國新聞社原副社長周秉德是長女。周秉德在少年和青年時期,曾在伯父周恩來和伯母鄧穎超身邊生活了15年。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67年的第一天,《人民日報》、《紅旗》雜志共同發表題為《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元旦社論:“1967年,將是全國全面展開階級斗爭的一年。1967年,將是無產階級聯合其他革命群眾,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社會上的牛鬼蛇神,展開總攻擊的一年。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后,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人民都以各種形式紀念周恩來。對於如何紀念周恩來,作為“摯友兼愛妻”的鄧穎超有著明確的指示,也有著具體的做法。
陽春時節,西花廳的海棠花又要開了。 偉大的人格是超越時空的。
進入新書:《民主人士》 當代中國出版社 汪東林著 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汪東林編著的《民主人士》一書記述了20世紀中國歷史上如梁漱溟、趙朴初、十世班禪、程思遠、杜聿明、宋希濂、愛新覺羅·溥儀兄弟、黃維、沈醉等,具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民主人士的群像。他們人生道路坎坷,經歷復雜。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中國共產黨即將掌握全國政權前夕,黨中央離開西柏坡進北京那天,毛澤東對周恩來等幾位中央領導人說:“今天我們是進京‘趕考’。”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
有一次,周總理陪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即將離開那天,周總理說此次隨行人員很辛苦,要請大家去樓外樓吃個飯。樓外樓飯店的員工聽說總理要來都很興奮,精心准備拿手菜,把面朝西湖的餐廳打掃得窗明幾淨。
原標題:周恩來最后6個月:因何事一連批注4個“托”字 1972年5月,周恩來在檢查身體時發現尿中有癌細胞,隨后被確診為膀胱癌,但他不僅繼續擔負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繁重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黨內外巨大的政治壓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在批判極“左”思潮、“組閣”、“反對經驗主義”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頑強的斗爭。他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成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中國今后的前途和命運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