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黨史文匯》發表文章《周恩來這樣處理親屬家事》。新中國成立后,親屬們在得悉周恩來當上一國總理之后,希望獲得特殊待遇的大有人在。
核心提示:在總理身邊工作了21年的趙煒有過兩次打開保險櫃的經歷,第一次是“文革”初期,周恩來讓趙煒將裡面存放的三個存折取出送交中國銀行保管,三個存折累積40萬元的存款是解放后國家給傅作義的補貼,“文革”一起,傅作義怕紅衛兵抄家便在前一天晚上送到周恩來這裡保管。第二次開這個保險櫃時已是周總理去世,來清理遺物。
《你是這樣的人——回憶周恩來口述實錄》封面 資料圖 本文摘自《你是這樣的人——回憶周恩來口述實錄》 主編:鄧在軍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9 【注:人民出版社已授權人民網讀書頻道對本書進行連載,禁止其它媒體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人民出版社。】 周恩來侄兒回憶第一次見周恩來鄧穎超 周爾均(周恩來侄兒,國防大學原政治部主任) 我第一次見七伯、七媽是在上海,時間是1946年的夏天。
1961年4月中旬,周恩來視察雲南西雙版納,在景洪城與傣族、布依族等群眾共度傣族新年——潑水節。周恩來穿起傣族服裝,走進歡樂的人群之中。
周恩來日理萬機,是舉輕若重的大師。郭沫若稱贊周恩來“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銀瀉地,處理問題的敏捷如電火行空”。
“中國人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周恩來同志,因患癌症,醫治無效,於1976年去世”主席聽著,慢慢地閉上了眼睛,眉頭緊鎖,不一會兒,閉著的眼睛裡滾出了淚珠,一直流到了臉頰。小孟自己已經哭出聲來,泣不成句地堅持讀完了訃告。
就首次授銜這一歷史事件而言,1955年1月中旬的中共中央軍委座談會應該引起研究者的重視,因為它框定了授予元帥軍銜人員的范圍。l月14日和15日,中央軍委座談會開了兩天,具體對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的人選進行研究。
回首60年前,那宏大場面幕后,其實隱藏著許多被人忽視的鮮活的歷史細節: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原來是新中國的“接生員”? 政協會徽是新中國的最早標志?毛澤東為什麼對一張字條特別小心? 在侯波的攝影生涯中,最讓她銘刻於心的是開國大典的拍攝。 作為唯一登上天安門城樓的女攝影師,侯波拍下了毛澤東宣告新中國成立的那個令人激動的瞬間,給后世留下了永恆的經典畫面。
《福建黨史月刊》刊發武文笑署名文章《延安時期中共領導人出行軼事》,其中提到,周恩來1937年秋天,為了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去石家庄會見國民黨的衛立煌,在購買車票時,拒絕后勤同志為他買包廂票和軟臥票,堅持買普通三等車票。周恩來廉潔奉公的作風,讓人敬佩。
【編者按】1937年抗戰爆發后,周恩來利用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機會,千方百計尋找那些丟失在各地的戰友的后代。特別是對烈士子女,他對他們視如己出,竭盡全力保護他們的安全,又克服重重困難將他們送到莫斯科國際兒童院去撫養,讓革命后代在和平環境中接受教育,成長為新中國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