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是中共領袖人物中與蔣介石打交道最多的人,並因此為人們所熟知。除多次與蔣介石見面外,周恩來與蔣介石的書信往來也頗為頻繁。
新四軍從建立到發展壯大,以致后來久經戰場,屢立戰功,被人們譽為鐵的新四軍,這是因為有我們黨的正確領導,有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其中,與周恩來對其傾注的一片心血也是分不開的。周恩來關心新四軍的事件太多,不能一一列舉,今從周恩來的一些書信中看他在字裡行間對新四軍所流露的關心之情。
劉伯承曾經提到過自己“三參總戎幕,一敗兩罷官”,這是指他從參加南昌起義至紅軍長征結束期間,先后三次出任參謀長的往事…… 周恩來的提議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中國革命進入生死關頭。為反抗國民黨的倒行逆施,中共中央決定舉行南昌起義。
《紅岩春秋》刊發曾信祥署名文章《周恩來與話劇四大名旦聯袂演繹劇壇傳奇》,其中提到周恩來不僅把握著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正確的領導方法,在藝術上也堪稱行家裡手,在抗戰大后方創造了中國話劇的黃金時代。著名的戲劇演員舒繡文被周恩來一聲“同志”激勵著,決心完成抗日宣傳任務。
編者按:“國以人興,政以才治。”歷史上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總要凝聚和依靠一批各有所長且特點鮮明的人才。
知識分子問題關系到革命事業的成敗興衰,也是統一戰線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抗戰時期,周恩來審時度勢,以高超的領導藝術和高度負責的精神,通過中共駐港機構領導和影響香港文壇,樹立了一個文化統戰范例,在中國革命文化史和統一戰線史上寫下光輝一頁。
周恩來的政府管理思想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且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認真學習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以其睿智和機敏的判斷力開始論及環境問題,並在彼此的通信中交換有關環境和生態問題的看法。馬克思高度贊揚18世紀唯物主義者關於人與環境關系的合理思想,而且從哲學高度強調了人類生命活動、生產實踐對環境的直接依賴、強調了人對自然環境積極能動的改造作用,甚至把自然界形象地比喻成人的無機身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多數國家在外交上不承認新中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宣布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一些西方國家和接受美援的國家,也宣布對中國實行“禁運”政策。
周恩來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是我們黨、軍隊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也是當代中國和世界杰出的外交家。建國前,他為創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建國后,他出任總理兼外長,為建立和發展新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