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地方實力派“包括有地盤的實力派和無地盤的雜牌軍兩種力量”,①是中間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共同抗日,在抗戰爆發前后和整個抗戰時期,周恩來同志對廣大地方實力派作了大量的爭取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周恩來是直接參加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中共重要領導人,他關於第二次國共合作方面的統戰實踐和精辟論述,組成和豐富了毛澤東思想的統一戰線科學理論體系。新四軍是抗日戰爭時期馳騁華中敵后大江南北、與華北八路軍齊名的中共抗日武裝。
周恩來同志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他1976年逝世,二十幾年如一日,嘔心瀝血,高瞻遠矚,為我國對外貿易事業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當前我國正處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在進一步貫徹對外開放政策中,對外貿易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周恩來是我黨我軍的杰出領導人之一,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在民主革命時期,他參與領導人民軍隊戰勝國內外敵人,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他參與領導軍事斗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建設思想,“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嘔心瀝血,付出了巨大精力。
周恩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新中國也為他提供了在外交舞台上展示才華的機會。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70年代中期,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中,在中國步入國際政治舞台的歷程中,周恩來一直是處於中心的人物。
中國民族問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總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民族問題的基本原理和中國民族問題的具體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論、綱領、方針和政策,開辟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引導各民族人民走向解放和繁榮。
周恩來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其畢生的全部理性思維和政治實踐緊密聯系著無產階級統戰事業,由此鑄就了他在中國共產黨統戰史上的極為重要的地位。
林彪集團覆滅后,在毛澤東的支持下,周恩來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他採取一系列正確的措施,糾正各個領域的“左”的錯誤,充分調動廣大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使國內形勢開始逐步好轉。在對外經濟工作方面,周恩來排除“四人幫”的干擾和破壞,抓住國際上出現的對我有利的外交局面,明確提出要學習外國、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長處,積極地推進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貿易往來。
怎樣正確認識和對待知識分子,一直都是困擾人們的主話題之一。美國最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博士在其《偉大的中國革命》一書中寫道:“知識分子和國家當局的關系,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長期以來都是一個議論紛紜的主題。
周恩來有關民族問題的思想是很豐富的,最突出的一點是他的民族平等思想,或者可以說,民族平等觀是周恩來民族問題思想的核心和基礎。 民族問題和民族關系既表現在國內不同的民族之間,也表現在不同的國家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