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同舟共進》2008年第3期,原標題為“永遠的感念——回憶父母與周總理、鄧穎超的交往” 本文口述者貝璐瑛女士的父親龍潛,戰爭年代曾任周恩來機要秘書,解放后擔任過中山大學副校長、國家出版局副局長。整理者秦海先生,曾是1976年“天安門事件”中“童懷周”的骨干成員。
敬愛的周總理離開我們了。盡管歲月流逝,世事變遷,但是總理一生為黨為人民的事業勤勤懇懇、嘔心瀝血的革命精神,光明磊落、無私無畏的高尚品德,平易近人、豁達大度的偉人風范卻永遠留在全國人民的心中。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率領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迅速糾正“左”傾教條主義,營救了被“左”傾教條主義者錯誤關押的劉志丹、習仲勛等領導干部,挽救了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危機局面,也挽救了劉志丹、習仲勛等陝甘領導干部的生命。從中共中央到達陝甘地區后認識周恩來,到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習仲勛與周恩來之間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我國老一輩的開國領導人中,周恩來與朱德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的嚴峻考驗,從相識、相交到相知,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筆者由於工作關系,在1992年鄧穎超同志逝世后,曾多次進入北京中南海西花廳。
在50、60年代,昆明是我國通向國外的一個重要口岸。周恩來總理因出國訪問和接待外賓,多次到過雲南。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 中國共產黨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繼續同國民黨談判合作抗日問題。
周恩來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是我們黨、軍隊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也是當代中國和世界杰出的外交家。建國前,他為創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建國后,他出任總理兼外長,為建立和發展新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本報南京7月22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趙樂際19日至22日到江蘇調研。他強調,紀檢監察機關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中央紀委四次全會部署,規范精准履行監督職責,著力督促推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切實為鞏固經濟發展穩定轉好態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茫茫人海中,有些人去世后不久便被人忘記﹔有些人活著時便被人忘記,甚至被人厭惡。然而,還有一些人,他們永遠不會被人忘記,他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周恩來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