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紀念館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北關,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最早的革命紀念館,1950年7月1日對外開放,郭沫若題寫館名,所轄的王家坪革命舊址和南泥灣革命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 1937年1月中共中央遷往延安。
西安事變紀念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建國路,是在西安事變重要舊址張學良將軍公館、楊虎城將軍止園別墅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專題性紀念館,1986年12月6日對外開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張學良公館是張學良擔任“西北剿總”副司令時在西安的住所。
遵義會議紀念館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子尹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個革命紀念館之一,1955年10月,遵義會議會址對外開放。1964年11月,毛澤東主席為會址題寫匾額。
四渡赤水紀念館位於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長征街,2007年7月建成開放,張震將軍題寫館名,所轄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后紅軍實現出奇制勝,擺脫強敵圍追堵截的決定性戰役,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典范。
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位於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鎮,1958年對外開放,2007年江澤民題寫館名,所轄180處舊址中33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 1931年12月底,周恩來到達瑞金,會見了早在這裡的毛澤東、朱德以及先期到達的任弼時、項英、王稼祥等,並就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
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位於廣東省普寧市流沙東街道新河東路,1979年對外開放,聶榮臻元帥題寫館名,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揭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舊址原為流沙基督堂,始建於清末。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位於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1956年在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建立了紀念館,陳毅元帥題寫館名,所轄五座舊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2.3萬余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和人民軍隊的誕生。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外馬路,系依托國民革命軍東征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而建,1997年7月31日對外開放,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國民革命軍東征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始建於1924年,原為英國人辦的“適宜樓”酒店,后改為戈寶抽紗行,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揭陽市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韓祠路,1978年公布命名,1990年展覽對外開放,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舊址為揭陽學宮(今揭陽市博物館),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為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孔廟之一,被譽為“嶺東古建筑的明珠”。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是以陸軍軍官學校校本部為中心內容的紀念館,1984年6月對外開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陸軍軍官學校是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創辦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