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黃金之所以不易變質,是因為它抗腐耐蝕﹔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什麼能“拒腐蝕,永不沾” 而永葆革命青春,根本地源自他們能夠始終堅定革命信仰、時刻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廉潔奉公風范,他們深知: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應該帶頭遵規守矩,廉潔自律,決不能存有絲毫的特權思想。那麼,老一代革命家怎樣自覺主動地為自己的思想心靈和言行舉止,約定了以身作則、嚴以律己的抗腐規矩,並嚴格身體力行的呢? 毛澤東的“三不談”和“三不原則”:毛澤東從小就樹立遠大志向,培養堅強毅力,到了青年時代,他給自己規定了“三不談”作為修行准則: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事、不談男女戀愛方面的問題。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廳仍按原樣陳設的后客廳裡,至今還懸挂著鄧穎超生前十分喜愛的兩幅畫:西邊的是原全國政協委員郭秀儀女士根據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期間與鄧穎超兩地分離時互傳思念的海棠、紅葉、芍藥等繪制的國畫﹔東邊的則是辛亥元老、建國后曾任國家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何香凝老人於1950年8月為祝賀周恩來、鄧穎超銀婚而繪制的國畫《臘梅》。 在《臘梅》中,何老在一株粗碩的老干上畫了兩朵怒放的梅花,其中一朵正面盛開,特別陽光,而另一朵雖然也盛開著,而且花朵大小也差不多,但這朵花的大部分卻被粗粗的老梅干遮擋著。
編者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民族抗日戰爭中,湖北人民為抗戰取得最終勝利作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本報推出《紅色經典·抗戰故事》專欄,講述30位湖北籍抗戰名將或發生在湖北的抗戰故事,以展現他們的歷史功績和精神風貌,敬請關注。
1951年,“六一”兒童節,毛澤東在中南海親切接見了八一學校學生左太北、宋勤等七名少先隊員代表,接受了優秀作業獻禮,並勉勵同學們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做革命的下一代。 編者按: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陳丕顯對周恩來十分敬仰,恰似學生對師長的敬重之情。他曾在一篇回憶周恩來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我和我的許多同輩人一樣,越來越感覺到:周總理是參天的大樹,我們只是在他的濃蔭下生長的矮小灌木。
資料圖:周恩來“清廉”總理生涯實物在上海集中展出。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總理是國家的,不是我們家的。
原標題:共產黨的領袖這樣立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領袖們都是怎麼立規矩的呢? 毛澤東的“六不”規矩,成了共產黨人日常的行為准則 毛澤東 西柏坡紀念館內,有這樣一塊展板,上面寫著“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全會作出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1988年1月由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書信選集》一書的第303頁,刊登了周恩來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園新村寫給他“鐵仙四哥”的一封信。 “鐵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來六伯父周嵩堯的獨生子,在周家“恩”字輩大排行四,所以行七的周恩來稱他為四哥。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一、 七月一日為黨的象征性的紀念日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即黨的生日。但它並不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實際開幕日期。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作為一位享譽中外的世紀偉人,他的自控自制能力極強,喜怒哀樂一般不會輕易形於色,一生中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歷經無數的大風大浪,總是那麼沉著大度、睿智樂觀地應對,他笑對一切的光輝形象和迷人風度已經深入人心。但是,他同時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他的感情也有豐富充沛的一面,所以仍然不乏在某種極其特殊的狀況下,他會失去自控自制而任由情感自然流泄:難過傷心,悲不自勝,淚水涌流……這正是:錚錚鐵漢忽淚涌,隻因深傷痛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