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問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總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民族問題的基本原理和中國民族問題的具體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理論、綱領、方針和政策,開辟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引導各民族人民走向解放和繁榮。
周恩來從新中國建設需要的全局出發,從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極其關心和重視我國的教育事業,對教育工作發表過許多重要而精辟的見解,形成了系統的教育思想。他還親自指導我國教育的改革和建設,對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極其寶貴的貢獻。
周恩來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而且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思想家和哲學家。對於前者,已經是全世界所公認的了﹔對於后者,則還不太被人們所了解。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與新中國的文物保護 中國是世界文明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歷史悠久,文物眾多。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為文物保護工作嘔心瀝血,作過許多重要指示和要求。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 要]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對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和健康的衛生防疫事業非常重視,把其看作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領導全國人民贏得反細菌戰的勝利,揭露了美國侵略者的罪惡行徑,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切實關心新中國的愛國衛生運動,將這一運動與反細菌戰有機結合起來,提出許多具體的指導意見﹔指導鼠疫、血吸虫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關心受疾病困擾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使新中國的疾病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中日貿易是中日兩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它對於我國的經濟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於發展中日友好關系起到了推動作用,為中日邦交正常化和睦鄰友好關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中日貿易關系的設計者和推動者是周恩來。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周年。“飲水不忘掘井人”,在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周年的同時,應了解中日關系三個政治文件的第一個開創性奠基性文件——實現邦交正常化的周恩來總理與田中角榮首相簽署《中日聯合聲明》的談判細節。
《建國的那些人與事——旭日東升》何虎生 主編 當代中國出版社 編者按:黨史頻道推出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何虎生主編的《建國的那些人與事——旭日東升》一書。本書截取新中國開始籌建至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這一歷史時段,重點記述了各民主黨派應中共之邀齊聚北京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是,制訂《共同綱領》,確定國都、國名、國旗、國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歷史過程。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筆者因為工作關系曾經與周恩來生前副衛士長張樹迎(已故)、衛士高振普多有交往,並聆聽了他們敘說的晚年周恩來用他生命的最后力量力薦鄧小平接班和要鄧小平“忍一忍”等感人事跡。 “你這一年干得比我強!” 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的發生,已經在事實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失敗。
我自1950年初調到外交部工作以來,多半時間是在禮賓司度過的,曾親耳聆聽周總理的教誨,目睹周總理的為人。 一、他心裡總是裝著別人,唯獨沒有自己 1965年夏,非洲某國元首來我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