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大古建筑保護背后的周恩來身影 周恩來雖不是建筑學家,但他認識到,中國古代建筑中包含著許多歷史和文化信息,包含著許多古代建筑科學知識,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因此,他為保護北京古建筑,付出了很多心血。
你有無決心搞一輩子自己民族的東西 張越男第一次和周總理見面,是上世紀50年代初。 那時張越男剛剛從朝鮮前線調到總政文工團,戰爭的硝煙在張越男身上還留著深深的印跡,黑紅紅的面龐,圓乎乎的頭上扎兩根小辮子,用同志們的話說,“土裡土氣的”,是個極普通的合唱隊員。
1938年5月26日:周恩來關於制作化學防毒藥品方法給朱德、彭德懷的電報(1) 1938年5月26日:周恩來關於制作化學防毒藥品方法給朱德、彭德懷的電報(2).
編者按:《世紀風採》發表文章《空投我國首枚原子彈的英雄們》。文中記述周恩來十分關注我國空爆原子彈的訓練,並告誡相關人員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摘編如下。
當年蔣介石對竺可楨頗為看重,竺出任浙大校長就是蔣的“欽點”。不過,當時竺可楨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個書呆子,一個“不善侍候部長、委員長等,且亦不屑為之”的書生。
背顯微駝,蓋源於馱負的期待太重太沉 面容憔悴,乃出自不倦的追求太遠太久 …………. 欲把自己求索的雕像,塑於震源之處 那是早已預約的人生歸處 2017年12月11日,他的科研思考結束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個小時,中國地震學界痛失一位前輩級的人物,這是地震學界的一個重大損失。 87個春秋裡,他過濾了一切浮躁,提純了一個人生,活出了他的忠誠,活出了他的高尚,活出了他的絢爛。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再加上人口總量不大,當時對於環境保護工作的認識還僅限於以搞好生產和生活環境、改善城鄉衛生面貌為主要內容的愛國衛生運動。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由於生產規模有限,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尚不突出,從全國的總體情況來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局部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此時真正意義上的環境保護問題還未提出,因而更談不上制定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了。
今年3月5日是中國一代偉人周恩來誕辰120周年,中共中央3月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習近平強調,周恩來同志是熱愛人民、勤政為民的杰出楷模。在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同志曾在重慶長期工作和戰斗,在重慶38個區縣,隻要一提到周恩來的名字,人們都能講上一段段耳熟能詳的周恩來熱愛人民、關懷人民的故事。
1954年毛澤東和陳叔通合影 陳叔通是我國愛國民主人士的杰出代表。1949年1月陳叔通秘密離開上海去香港。
“下關慘案”發生后,周恩來到醫院看望馬敘倫等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種前途、兩種命運。在這一形勢下,中國共產黨確定了“蔣反我亦反,蔣停我亦停”的對待國民黨方針,明確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決定毛澤東與周恩來、王若飛等赴重慶同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