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 要] 1971年7月中美北京密談的主要目的是籌備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及就包括台灣在內的雙邊、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中國領導人在會談之初訂立“互惠”原則,迫使美方為實現總統訪華而必須在台灣問題上作明確表態。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繼基辛格1971年秘密訪華之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鬆正式訪華,中美兩國交往的大門終於被打開了。尼克鬆此舉震驚了世界,被西方媒體稱為“改變世界的七天”。
在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周恩來於6月25日至28日訪問了印度共 和國,與印度總理尼赫魯(中)進行了會談。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一 1954年6月24日,一架銀色客機降落在新德裡機場,中國總理周恩來站在舷梯口放眼一望,機場上一片歡騰的海洋,鮮花簇簇,人群揮動手裡的鮮花大聲高呼:“秦尼一信地,巴依巴依!”(即中印兩國是兄弟)。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作為非洲人民民族解放事業的大力推動者和堅定支持者,為非洲國家擺脫殖民統治,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促進經濟發展,為中國與非洲國家全方位友好合作關系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 ■實施援非解放戰略的旗手、組織者和指揮者 1955年萬隆會議后,非洲人民的反殖和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進入新階段。
《世紀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這是一次秘密國宴,有關這次宴請的一切事先都沒有對外宣布,但由它所開始的一系列外交事件,卻永遠載入了中美關系發展的史冊,從此世界的格局發生了改變……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關系解凍及至建交,是整個新中國外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正因其意義重大,對實現“中美破冰”之旅的尼克鬆總統的來訪,周恩來格外重視,歡迎宴會的菜譜、菜單設計等事務都由他逐一安排核准並親自圈定。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 3冊有多篇文稿涉及抗美援朝戰爭,清晰地展現了周恩來在抗美援朝戰爭決策和戰爭第一年中所付出的心血和重要貢獻:朝鮮戰爭爆發后,代表中國政府迅速作出外交反應,此后又在著手開展應戰准備的同時,不斷通過多種外交途徑與美國當局和有關方面溝通,表達贊成“和平調處”朝鮮戰爭的意見﹔領導組建東北邊防軍、加強東北邊防的工作,為之后志願軍入朝作戰作了關鍵准備﹔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前,代表中共中央赴蘇聯協商援助問題,並多次與蘇方溝通,爭取到了蘇方的援助和支持﹔當 1950年底聯合國通過印度等 13國提出的停火議案時,同毛澤東一起,在表達和平願望的同時,識破美國以停戰為幌子爭取喘息之機的戰略企圖,作出拒絕接受停戰議案的決策。 [關鍵詞]《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周恩來﹔抗美援朝戰爭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檔案館聯合主編的《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第3 冊,收入的是1950 年7 月至12 月的文稿,直接或間接與抗美援朝戰爭有關的文稿約有140 篇,側重涉及抗美援朝戰爭的外交斗爭、戰前准備、后勤工作、蘇聯援助、停戰談判等問題,這些文稿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研究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學術界對這方面的專門研究還比較薄弱。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六大前后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復雜、最艱難的一個時期。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迎賓禮儀是展示我國形象的第一窗口,回首迎賓往事,是我國禮賓工作的重要內容。1965年,我從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來到外交部禮賓司,幾十年間國賓接待、迎來送往是經常性的工作。
爭取國際援助和國際支持,努力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始終是周恩來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工作。 1944年,中國的全民族抗戰已進入到第七個年頭,此時的國際形勢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十分重視發展中日兩國友好關系,他在26年總理生涯中,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整整操持了23年﹔中日兩國建交后,他為締結中日友好和平條約,又操心了3年,直至他與世長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周恩來宣布:“我們主張恢復與世界各國的正常關系,特別是與日本的正常關系,”他分析所具備的客觀條件指出:“中日兩國人民有著友好的新條件,即解放了的新中國和戰后要求和平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