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紅
2019年04月17日16: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戰地服務隊合影(后排右三為楊應彬)
1941年夏初,年僅19歲的“特支”黨員楊應彬,正在貴州獨山國民黨軍校第四分校學習。他的入黨介紹人王洞若和韶關游干班學員鄭體詩,寫信給他,信中有“巴黎公社的窮孩子”和“相信你播下的種子萌芽了吧”等字句。這些信被軍校的反共分子查獲,他們如獲至寶,不分白天黑夜,輪番對楊應彬進行審查,大有不挖出楊應彬背后的共產黨后台絕不罷休之勢。楊應彬一邊想辦法應付審查,一邊趕緊寫信給潛伏在張發奎身邊的女友鄭黎亞,希望她設法營救。但是,楊應彬的信送出后卻如石沉大海,久久沒有回音。一天晚上,正准備入睡的楊應彬又被叫起來審查,奉命審查他的人已經接到了處死楊應彬的密令。因為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奉命處死楊應彬的是區隊的隊長,隊長覺得楊應彬在軍校的成績實在是太優秀,殺了可惜,想等幾天看看情況再說。
沒有想到兩天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學校收到了當時已經擔任國民黨第四戰區司令張發奎的來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鄭黎亞收到信后非常焦急,她馬上告訴左洪濤,讓左洪濤想辦法營救楊應彬。楊應彬是由“特支”選派,經張發奎保薦去軍校學習的,張發奎對他寄有厚望。楊應彬在軍校遇險,張發奎並不知道。左洪濤便在與張發奎閑聊時,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對張發奎說:“楊應彬在四分校,無論是學課還是術課,每次考試都是全校第一。”聽到這話,張發奎滿臉高興,感覺自己“很有面子”、“很光彩”,當即囑托左洪濤代他寫兩封信,一封給四分校主任韓漢英,一封給楊應彬本人。在給韓漢英的信中,左洪濤措詞嚴謹,力舉楊應彬年輕有為,望其多加愛護培養。在給楊應彬的信中,又以長輩對晚輩的口氣,教導楊應彬勤奮學習,前途無可限量。張發奎看后甚是滿意,龍飛鳳舞就在上面簽上了自己的大名。韓漢英過去是張發奎的部下,他打開張發奎的信,一時不知所措。那些反共分子得知楊應彬是張發奎的“紅人”后,也不敢繼續造次。左洪濤略施小計,就讓楊應彬脫離了險境。
但是,楊應彬雖然暫時脫離了危險,但也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關注。中統駐柳州通訊處負責人陸樹珊早就對左洪濤等人心存疑慮,密電蔣介石侍從室,稱左洪濤、麥朝樞、何家槐、黃中廑4人思想左傾,行動可疑,請求蔣介石下令查辦。蔣介石侍從室即以蔣的名義密電張發奎,命令他控制左、麥、何、黃等4人。這封密電在未到張發奎手裡之前,就被左洪濤利用技術手段截獲。麥、何、黃與左洪濤一樣,都是隱蔽在張發奎身邊開展統戰工作的“特支”成員。在第四戰區,麥朝樞任中將秘書長,黃中廑任少將參事,何家槐與左洪濤一道,同在長官部任張發奎的機要秘書。這時候,黃中廑、何家槐已經撤離第四戰區。左洪濤反復思忖,自己與何家槐就住在張發奎辦公室的樓下,每天跟在張發奎左右形影不離,被張發奎視為“心腹”,而陸樹珊卻將左、麥、何、黃4人“一視同仁”,視為“思想左傾”、“行動可疑”。這隻說明一點,陸樹珊沒有真憑實據,只是瞎猜疑而已。再則,張發奎也不可能輕而易舉就以共黨分子的罪名查辦他們。若非要那麼做,一樣也是出他自己的丑。於是,當張發奎召見時,左洪濤鎮定自若,與往常一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