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1) 原标题: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2) 原标题: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3) 原标题: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4) 原标题: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5) 原标题: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6) 原标题: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7) 原标题: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8).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全面抗战时期,周恩来在党内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职务,直接领导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以及后来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会)。他以其娴熟的斗争艺术和个人魅力,正确地贯彻中共中央的文化政策,建立起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为坚持抗战、团结抗战以及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文化力量的储备作出了巨大贡献。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38年10月下旬,日寇逼近武汉,国民党仓皇败退。周恩来、叶剑英等最后撤离了武汉,于12月到达重庆。
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右起)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 编者按:《世纪》发表文章《戴笠遗档中的“西安事变”前后》。
一、“周公馆” 1946年,在我党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期间,上海思南路107号(现为思南路73号)的大门上,钉有一块铜牌,上镌有三个大字:“周公馆”。铜牌下端还有一行英文字,直译就是“周恩来将军官邸”。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1)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2)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3)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4)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5)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6)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7)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团结抗日致阎锡山信(8).
1938年6月7日:周恩来关于招待津浦抗日战场归来的记者一事给范长江的信(1) 1938年6月7日:周恩来关于招待津浦抗日战场归来的记者一事给范长江的信(2).
(《党史博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西安兵谏之所以说不尽,一是题旨重大,用外国史学家的话讲,“影响了一个大国的整个历史走向”,属于中国命运接续存亡的一个转捩点;二是涵盖复杂,涉及中华民族诸多阶层何去何从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毛泽东1937年所说的那样,没有西安兵谏及其和平解决,中国大地上“兵连祸结,不知要弄到何种地步,必将给日本一个最好的侵略机会,中国由此也许亡国,至少也要受到极大的损害”。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日,蒋介石即给毛泽东发去电报,后又连发两封电报,催促国共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一次比一次急切,表现出少有的热情。蒋介石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是因为当时国内国际大背景下的历史必然。
凡见过周恩来的人,无不为他温文尔雅的仪容、彬彬有礼的举止、幽默风趣的谈吐、亲切谦逊的态度所倾倒。而同时,他又是一位有着顾全大局的战略眼光,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革命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