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坚持党中央提出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最大限度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文学艺术、新闻、教育、科技、卫生等多条战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南方局高度重视卫生战线的统战工作,不仅团结了大批中外医学界人才,凝聚抗战力量,还为战时八路军、新四军伤员救护提供了人力、物力及技术支持,提高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更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 周恩来与胡适都属于中国20 世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走的道路不同: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改良主义者”。纵观二人的关系,五四时期是一个交合点,共同推动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本文摘自《聆听历史细节》 王凡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已授权人民网读书频道连载,如需转载请与出版社联系) 读书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旧政协会议上,周恩来发言要求释放张学良 也是在那一年,赵先生深怀感慨地对我说:“抗战八年是我记忆中最珍视的一段,这不仅是因为通过艰苦的抗争,我们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还在于那正是我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正处在恋爱的年纪。” 在抗战八年中,赵浩生既读书,又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流动于西南数省,他还因肺炎到西北治疗休养,可以说足迹纵贯非沦陷区的南北。
知识分子问题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兴衰,也是统一战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抗战时期,周恩来审时度势,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中共驻港机构领导和影响香港文坛,树立了一个文化统战范例,在中国革命文化史和统一战线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周恩来与传承创新淮剧的著名演员筱文艳的乡音情缘 “异乡听乡音,倍感亲又亲。”出生于淮安的著名淮剧演员筱文艳与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相遇,一开口,乡音显得格外亲。
1954年8月20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上作关于外交政策和台湾问题的报告 对台政策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生重大改变 1956年,中共对台政策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生重大改变。这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凡是能够团结的,愿意站在我们队伍里的人都要团结起来”。
1937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根据自己在红军苏区的采访手记,撰写并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译名《西行漫记》)一书,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在书中,斯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形象,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攻势。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1940年秋天,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一时之间, 国民党特务肆意横行,为非作歹,气焰嚣张。当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合川和北碚之间的古圣寺为难童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国民党当局认为:育才学校是“红色”学校,扬言要封闭。
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我们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密不可分的。在抗日战争中,周恩来是我们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领导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