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关于西藏工作的思想与实践

车  辚

2020年07月13日14: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三、施政策略上体现中央政府的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和广大藏区仍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实行“政教合一”统治,广大农奴由于缺乏先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又遭到农奴主和喇嘛寺的残酷剥削,加上宗教禁忌束缚,生活苦不堪言。对于西藏这样民族、宗教特征明显,经济极端落后,上层贵族僧侣和不明真相群众仍对我党我军持敌视态度的地方,中央政府在政策方针上体现出了巨大的包容性,包括宗教上宽容、文化上扶持、经济上倾斜、技术上援助等各个方面。

首先,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改革要待时机成熟后方可逐步推行。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院开会讨论西北地区民族工作,周恩来说:“对于少数民族的宗教,我们现在也还不能提出改革的口号,以免引起人家的反感。对伊斯兰教,对喇嘛教,都应该尊重。假如少数民族中有积极分子提出要改革,应该好言相劝,劝他们不要着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192页。)在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中,规定对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喇嘛寺庙,寺庙的收入不予变更。这些条款在其他省份都是没有的,充分体现出中央对藏传佛教地区的极大宽容。1959年5月2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89次全体会议上谈到西藏民主改革时说:“现在平叛后国家决定在那里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宗教的各种特权,但不干涉宗教信仰自由。西藏改革分两个步骤,先是民主改革,然后是社会主义改革,不能混同。”(《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222页。)这说明,即使西藏平叛后消除了上层反动分子的干扰,对西藏的社会、政治、宗教改革,中央仍然坚持慎重稳进的策略。同年5月12日,周恩来同班禅、阿沛等谈话,提出喇嘛教改革的三点要求:一是宗教不能被封建农奴制度玷污;二是反对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削弱政策;三是信教的不一定都在庙里住。(参见《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第233页。) 这三点说明中央要求彻底改革“政教合一”制度,消灭宗教剥削制度,限制宗教狂热,但实施过程和态度依然是宽容的。1965年2月24日,周恩来约阿沛、帕巴拉谈话时再次指出:“我们历来主张政教分离,政治不能利用宗教,宗教不能同政治连在一起。至于思想信仰问题,不能强迫人们不信,信教自由。”(《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712页。)

其次,尊重藏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及风俗习惯,扶持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发展繁荣。周恩来指出:“汉族首先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其次是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第三是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09页。)周恩来对保护和发展藏族文化十分重视,并号召进藏干部学习藏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关各省应积极创办干部学校,汉族学生应把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作为必修课程。要把这件事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193页。)西藏自治区政府机关执行公务、开会、下发文件、广播电台都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从1956年4月起,西藏日报发行藏文版。藏族全民信教,佛教文化和藏族文化密不可分,藏族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字、饮食、建筑、服饰、医药、手工艺品等都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地域特征、民族特征,藏文《大藏经》、《格萨尔王传》及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西藏著名寺庙建筑都属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都需要保护、挖掘和发展。1955年5月1日,周恩来在出席云南民族学院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会时说:“每个民族都有先进的和落后的东西。少数民族的服装鲜艳好看,舞蹈活泼大方,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都很好。要好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各民族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搞好团结。”(《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476页。)这是针对所有少数民族讲的,当然也包括藏族。

 

其三,对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财政上予以政策倾斜。1950年4月27日,周恩来给中央民委藏族干部研究班的学员作报告时讲道:“中央人民政府是要扶植帮助的。有了政治经济的发展,才能说到文化的提高,武装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政策。”(《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第17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生活比较落后,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必须发展交通事业。周恩来要求:“中央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帮助西藏做好事,使西藏逐步发展起来,人口逐渐增多起来。西藏是个宝库,以后可以大大发展。要发展,就需要修路。以后,国家每年都给西藏以财政补助。”(《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456页。)甘孜藏族自治州要修从康定到巴塘的公路,周恩来当即批示交通部研究方案。关于西藏的工业发展,1956年9月16日,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作发展国民经济“二五”计划建议的报告时说:“加强西藏地区的地质工作,为发展西藏的工业准备条件。”(《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90页。)西藏自然资源丰富,周恩来对西藏的工业发展有长远的考虑。直到晚年,他还对有关同志讲:西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森林和各种自然资源,要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718-719页。)

其四,对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技术援助。藏区地处偏远,人口稀少,生产力极端落后,其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如果没有内地的技术援助不可能顺利实现。中央派出的进藏干部相当一部分就是从事医疗、教育、生产、科技的专业技术人员。周恩来说过:“汉族和少数民族,不论从全国来看,还是从一个省来看,都需要合。汉族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将来发展工业,扩大农业,都要大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都需要把地大、物博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结合起来。可见,合则双利,分则两害。”(《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29-30页。)这个“合”事实上就是对经济、文化、技术、人才资源的整合,将这些资源从沿海内陆向西部边疆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汉族向少数民族转移,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1955年3月9日,国务院第7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帮助西藏地方进行建设事项的决定》明确提出:拨款并派遣技术人员帮助西藏地方进行各项经济和文化建设,包括在拉萨和日喀则建立发电厂,在拉萨建立皮革厂、铁工厂、农业试验场,修筑拉萨河和年楚河的河堤水坝、修筑拉萨和日喀则的城市街道、建立西藏地方干部学校、扩建日喀则小学校舍等。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