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领袖们治水如打仗 周恩来三上三门峡【6】

尹家民

2020年12月29日16: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周合力,荆江分洪

  长江是一条造福于中国的大江,可其中下游的水灾又极为严重。说到新中国的治水大业,不能不说长江。

  让我们再回到建国之初: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当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毛泽东仍安排召见中南局代理书记邓子恢,谈荆江分洪问题,周恩来、刘少奇在座。

  长江流经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附近的城陵矶这一段,被称为荆江。其中,又以湖北公安局藕池口为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由于穿峡谷奔腾而至的长江,到了平原地段,河道弯曲平缓,水流不畅,加之上游洪水又常与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及清江、沮漳河相遇,荆江汛期洪水位常高出堤内地面10多米。如果大堤决口,巨大洪峰将以高出地面10米以上的水头倾泻而下,荆北广大地区将成一片泽国,遭受毁灭性的灾难。所以当地流传一句口头语: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从东晋开始,就以荆州为中心修筑了荆江大堤,以约束洪水。1949年夏天,荆江大堤冲和观一带,因经受不住洪水的冲击,大部堤身已经崩塌江中,眼看就要发生溃堤,幸好洪峰持续时间不长,侥幸躲过了一次灭顶之灾。1950年淮河大水,周恩来就联想到荆江。8月份,他在召开治淮会议时,就请来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会后,林一山回到武汉,立刻着手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区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在年初勘察汉江大堤和荆江大堤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荆江分洪工程为中心的防洪计划作为治江的第一阶段计划。

  邓子恢将这个设计方案递到毛泽东面前,又将荆江的近况和林一山的草案制定经过说了一遍。毛泽东看过工程设计书后,又递给刘少奇和周恩来。他问邓子恢:“当前国家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财政相当紧张,但是,为了解除湖北人民的洪水威胁,国家再困难,也要干荆江分洪工程!不过,这个工程能够保用多少年呐?”

  “这个我还说不太清楚。”邓子恢虽然答不上来,但他早有准备,已把林一山带到北京,正在住处待命。邓子恢立刻派人问林一山。

  林一山说得很肯定:“可保用40年,至少20年。”

  “够了,20年足够了。”毛泽东当即批准了工程方案。

  两个月后,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政务院第67次会议,将荆江防洪工事列为重点。周恩来特为指出,长江的沙市工程,即荆江分洪工程,在必要时,就要用大力修治,否则,一旦决口,就会成为第二个淮河。

  荆江分洪工程方案包括荆江大堤加固、进洪闸、节制闸、拦河土坝、围堤培修以及安全区等工程项目,总面积921平方公里,有效库容54亿立方米。对于这个方案,湖北持积极态度,湖南则有顾虑。历史上就存在着舍南保北的矛盾,荆江分洪区虽在湖北境内,但分洪区蓄满水,就等于在洞庭湖头上顶了一盆水,万一南线大堤决口,就要水淹湖南。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正是担心这一点:荆江分洪工程搞得不好,湖南出了力,就等于自己淹自己。周恩来重视两湖的意见,他给邓子恢写信,说到明朝一代名相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认为长江水多不能向北淹,往洞庭湖流问题不大。他希望邓子恢向有关领导说明,搞荆江分洪工程不能搞本位主义。信写完,他把水利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李葆华叫到政务院,让李持他的亲笔信去武汉找邓子恢,请邓召集中南局会议征求意见,并向湖北张难先、湖南程潜等做说服工作。李葆华到武汉后,邓子恢很快就召集了中南局会议。会上,李葆华传达了周恩来在给邓的信中谈到的兴修荆江分洪工程,避免水淹武汉的意见。邓子恢根据周恩来的信,分别找程潜和张难先谈话,初步取得了两湖相近的看法。1951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在修堤费里积了点钱,把分洪区原先群众修的老堤戴了个帽帽,加了个埂埂。这一戴帽、加埂,湖南从当地利益考虑向中央告了状。常德专署专员柴保中通过黄克诚向毛泽东写信,力陈“长委会”的做法损害了洞庭湖滨湖地区群众的利益。

  毛泽东将信转给了周恩来,请他着手解决。

  周恩来指示水利部安排两湖有关人员来京开个荆江分洪会议,会议只开了三天。会上两湖对荆江分洪工程完成后既能保障荆江大堤的安全,又能减轻对洞庭湖的威胁,意见是一致的。但湖南对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是否分洪,如果分洪,如何能免除对湖南的威胁,仍有顾虑。

  2月20日,周恩来召集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张含英,技术委员会主任须恺等以及两湖到京人员开了一个会。周恩来细心地听着各方反映的情况,先表扬常德专署、湖南水利局写信给毛主席,关心滨湖群众利益,而后话锋一转,变得严厉起来,问道:“荆江分洪工程是毛主席批的,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开工?”

  刚才还比较松弛的会场一下紧张起来,谁也不说话,也不张望,在心中默想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周恩来的目光几乎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并加重了语气:“毛主席批的工程,中南局、湖北省委、水利部、长委会都置之脑后,不负责任。”周恩来唯独没有点湖南的名,旨在化解矛盾;湖南的同志心里自然明白。

  正因为有这段历史情况,到1954年中央准备撤销全国各大区局时,对撤不撤中南局,一向果断的毛泽东颇为犹豫。两湖因水利问题顶牛远非今日始,在清朝就专门设置过两湖总督加以协调,甚至还设置过湖广总督,统辖两湖两广,看来也自有其道理。如果把中南局撤了,两湖之争谁来协调?毛泽东把邓子恢请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这个中南局相当于湖广总督吧,别的大区都撤了,如果把中南局也撤了,留个小中南局,留个两湖总督行不行?叫李先念当两湖总督,解决两省矛盾行不行?”邓子恢摇了摇头:“中南局这个湖广总督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两湖总督更不能解决问题!”邓子恢是个敢于坚持意见的人,要不,也不会在后来的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和毛泽东发生那样大的分歧。毛泽东想了想,觉得邓子恢的话也有道理,便摆了摆手,说:“那就算了吧,不设两湖总督,以后出了问题,叫两湖负责人和林一山都坐飞机来北京,到北京解决问题。”

  在北京开了三天会以后,1952年2月23日夜,周恩来向毛泽东和中央写了有关荆江分洪会议情况的报告,并主持起草了《政务院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初稿,他报告毛泽东:这一决定是我当场征求了各方有关同志并在会后又征求了养病中的袁任远的同意做出的,现送上请审阅,拟将此决定草案再电询子恢、先念、克诚等同志意见后再以正式文件下达。

  2月25日,毛泽东审阅了周恩来的报告,批示:周总理:(一)同意你的意见及政务院决定;(二)请将你这封信抄寄邓子恢同志。

  3月29日,周恩来就荆江工程决定再次给毛泽东并中央其他领导写信,详细说明部分修改的经过和依据,并于31日正式公布。周恩来还特意在这份文件中“保证完成”四个字下面加了着重号。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推动下,中南军政委员会于4月成立了荆江分洪工程指挥部,集中了一批精兵强将,工程于4月5日全面开工。为保证工程顺利进展,周恩来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批物资器材,并征得毛泽东同意,从部队抽调了六个师,约六万人,参加分洪工程。当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把荆江分洪工程开工的消息告诉毛泽东时,毛泽东正在批阅彭德怀从朝鲜报来的最新战况,面对国共两党的两名战将送来的喜讯,毛泽东有一种重返战场、四面出击的欢愉,更有一种胜利的快感。傅作义请毛泽东为工程开工题词,毛泽东欣然命笔:“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周恩来也题了词:“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完工后,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高兴地说:“荆江分洪工程不搞吧,又怕淹了湖北;搞吧,黄克诚同志来电说,如果不彻底搞,湖南出了力,就等于自己淹自己。我们决定了彻底搞,并限期100天完工,结果75天就完工了。如果没有限期,就不会完成得这样快。”

  1954年7月至8月,长江上游洪峰汹涌而下,长江中下游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洪水,长江和汉江同时告急!江水已经没过了武汉市的最高水位线,江堤险情迭出,荆江大堤危在旦夕。一封封电报飞到了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手里。为了保住荆江大堤,保卫武汉,政府不得不三次动用刚刚完工的荆江分洪工程,分泄了一万流量,使沙市水位下降近一米,保住了荆江大堤,减缓了武汉洪水的上涨速度。得知武汉人民战胜特大洪水后,毛泽东再次挥毫致意: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1954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