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2019年05月16日11: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要了解情况,就得学习,就得调查。”
周恩来是我国外事调研工作的卓越奠基人。他指出,外交工作要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以保证外交政策的准确性和对外工作的针对性。新中国外交部一成立,周恩来就把调查研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对外交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要求很严格。周恩来以身作则,抓外事调研一丝不苟。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他坚持不懈地亲自看材料,听汇报,探讨外事问题。他经常教导外交人员要多活动,多调查研究,并且特别要求大使们自己动手写调研报告。在1966年2月的驻外使节会议上,他语重心长地说:要对驻在国的社会情况、经济情况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拿出像样的东西。周恩来亲自抓中缅边界问题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是从事外事调研的典范。为解决复杂、敏感的中缅边界问题,周恩来及早准备,先在党内酝酿,统一国内认识,培养勘察队伍,及时指导各项工作。通过系统周密的深度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涉及的历史、外交、国际法等问题,设想各种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周恩来根据和平外交政策,从两国关系大局考虑,确定了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方针,提出了一个既考虑历史背景,又考虑当前实际情况,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1961年10月13日,中缅两国签订边界议定书。这是新中国同邻国解决的第一个边界问题。
周恩来还把出国访问和广泛结交各国朋友当做获得见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有关国家的情况,特别注意向当地朋友了解情况,虚心请教。他多次指示我国驻外使节们要尽可能多地参观各国的先进工业设施,了解其工业技术的特长,介绍给国内。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访问非洲诸国期间,一再强调非洲国家有很多长处值得我们学习,花了很多精力进行调查研究。当时我国正在进行石油大会战,周恩来一路上特别留意参观当地的炼油厂。他看到摩洛哥一家炼油厂设备先进,管理得很好,回国后就派石油部的总工程师专程前往考察。
周恩来常说,来访的客人是“送上门来的老师”,“要了解情况,就得学习,就得调查”。1970年7月,日本农村青年友好访华团来访,原本并没有安排周恩来接见。但当他得知该团成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基层工作者时,决定接见该团。他说:放着这么多人,主动送上门来,你们不调查研究,怎么做工作?今天我把其他工作都放下,反正天也塌不下来。我舍不得这个机会,见他们一次,专干这个事,作调查嘛!周恩来同外宾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谈话,对日本农村的情况作了详尽了解。周恩来这种严肃认真、虚心求教的态度,不仅使在场的中国同志深受教育,也打动了外宾。访华团团长常山回国后,专门找到从事农村研究的专家,重新收集了大批材料,并在再次访华时向我国有关部门作了详细介绍。
(《党史博览》(2008.10)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