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实事求是搞调研【3】

李 林

2019年05月16日11: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切问题都要到现场去实践,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取得经验,然后再实践再总结。”

为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真实情况,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周恩来在工作之余,经常到基层、到有问题的地方去,深入群众中,开展专题性调查研究。正如他在1964年所说:“一切问题都要到现场去实践,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取得经验,然后再实践再总结。”他席不暇暖地奔走于祖国各地,深入社会基层,大江南北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1958年至1961年,周恩来曾三赴三门峡水利工程现场调研,下到工地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了解具体施工情况,并亲自主持召开现场会,详细听取各方面意见,还与水电部、沿黄晋陕豫三省、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工程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商讨解决黄河泥沙的问题。由于缺乏经验,三门峡水利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的淤积程度严重超出预计。周恩来一面主动承担责任,一面总结教训,认真谋划可行的补救方案。在他主持下,批准实施“两洞四管”的改建方案,挽救了一座接近失败的水利工程。

1961年5月,周恩来到邯郸农村就公共食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武安县伯延村,他走访了几十户贫下中农家庭,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视察集体食堂,查看社员伙食,并与群众同吃玉米面糊,召开社队干部、社员代表、农技人员等参加的座谈会。当时社员群众最关心食堂问题,但都不敢说食堂不好。村民张二廷率直地向周恩来说了真话,反映了食堂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干部的作风问题。周恩来很赞赏,主动与张二廷交朋友,亲自到张家看望,在炕沿上与他促膝交谈。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周恩来认为不宜继续实行大食堂供给制,如实地向中央作了汇报,提出人民公社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后来中央和国务院在农村政策上改变了前期的做法,满足农村群众的要求,解决食堂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遇到重大事故和突发灾难时,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炎夏酷暑,周恩来总是不辞辛劳,甚至不顾个人安危,一定要到出事现场去仔细了解情况,与干部群众一起解决问题,应对灾难。周恩来对革命老区等相对落后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格外惦念,经常到这些地区去调研,诚恳地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商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以期尽快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次日,周恩来就冒着余震的危险赶往灾区。他直奔震中地带,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履险如夷,从容镇定地穿行在狭窄的街巷中,走进一个个窝棚,向干部和群众详细询问受灾的情况,亲切慰问群众,鼓舞大家的斗志。3月22日,邢台再次发生强烈地震。4月1日,他又乘直升机飞赴灾区,在一天内连续奔赴四个受灾县,七次在万人群众大会上讲话。在巨鹿县何家寨公社,他让群众背着风,自己顶着六七级大风,迎着漫天风沙站在大木箱上给群众讲话,鼓励大家团结起来,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从早到晚,他一口饭也没顾得上吃,一刻不停地走村串户。回到住地后,他在战士营房里吃了点家常烙饼和炒白菜,又连夜开始新的工作。

1973年6月,周恩来陪越南外宾参观延安。趁此机会,他考察了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在同延安地区党政负责人谈话时,他得知群众的生活仍十分困苦,难过得流下眼泪。当晚,周恩来主持召开陕西省省地党政负责人会议,痛心地说:“没有想到,延安人民的生活还这样苦。”“我是总理,全国当家的,这个家没管好,有责任呀。我对不起延安人民。”他认真地同大家一起研究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改变延安落后面貌的措施。回京后,他又找来一些老干部,发起成立首都支援延安办公室,动员各方面力量,帮助延安发展经济和文化,使延安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