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希望1961年成为一个调查年,号召大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尽快扭转经济困难局面。随即,各级领导广泛兴起调研之风。
开国总理周恩来夫妇的清廉是人所共知的。他去世前是十年“文革”和国家处于十分困难的时期,多少年没有调过一次工资。
(《党史博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一所小学读书时,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读书为了什么?”周恩来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5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所写的作文中不仅誓言“振兴华夏”,而且认为“兴邦事伟”。
新中国开国之初,周恩来不只一次强调:不经过新民主主义就不能达到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建国后2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周恩来对林业建设关怀备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对我国国情林情、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林业的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工作布局、方针政策等林业建设的重大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和明确的指示。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以其睿智和机敏的判断力开始论及环境问题,并在彼此的通信中交换有关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看法。马克思高度赞扬18世纪唯物主义者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合理思想,而且从哲学高度强调了人类生命活动、生产实践对环境的直接依赖、强调了人对自然环境积极能动的改造作用,甚至把自然界形象地比喻成人的无机身体。
“人民”这个淳朴的字眼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战争年代,我一直在部队从事卫生工作,与周恩来同志接触并不多,但他的名字象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一样,对于我有着磁石一般巨大的吸引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在苏联5年的学习,我被调到政府部门工作,从此就一直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周恩来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奋斗一生。在他承担党和国家繁重工作、日理万机中,对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也花费了巨大的心血。
周总理为国计民生,世界大事,夜以继日,操碎了心。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