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公馆” 1946年,在我党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期间,上海思南路107号(现为思南路73号)的大门上,钉有一块铜牌,上镌有三个大字:“周公馆”。铜牌下端还有一行英文字,直译就是“周恩来将军官邸”。
[摘要]抗战时期,周恩来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围绕大局,把握知识分子特点和工作规律,团结、组织起广大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文化上的部队”。在工作方式上,周恩来一方面利用文工会、文协等合法机构,把广大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重大节日活动、戏剧文化运动、报刊媒体等诸多形式,把知识分子发动起来。
周恩来是直接参加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共重要领导人,他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面的统战实践和精辟论述,组成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统一战线科学理论体系。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驰骋华中敌后大江南北、与华北八路军齐名的中共抗日武装。
1937年末至1938年10月,周恩来在武汉工作了10个月。这段时期,周恩来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动员全民族参加抗战。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周恩来答问录》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答问录,收录了周恩来同志1936年至1971年期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稿64篇,约30万字;书中同时收录83幅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1940年秋天,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一时之间, 国民党特务肆意横行,为非作歹,气焰嚣张。当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合川和北碚之间的古圣寺为难童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国民党当局认为:育才学校是“红色”学校,扬言要封闭。
知识分子问题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兴衰,也是统一战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抗战时期,周恩来审时度势,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中共驻港机构领导和影响香港文坛,树立了一个文化统战范例,在中国革命文化史和统一战线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包括有地盘的实力派和无地盘的杂牌军两种力量”,①是中间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共同抗日,在抗战爆发前后和整个抗战时期,周恩来同志对广大地方实力派作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红岩春秋》刊发曾信祥署名文章《周恩来与话剧四大名旦联袂演绎剧坛传奇》,其中提到周恩来不仅把握着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正确的领导方法,在艺术上也堪称行家里手,在抗战大后方创造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著名的戏剧演员舒绣文被周恩来一声“同志”激励着,决心完成抗日宣传任务。
纪事:新政协召开前的复杂形势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