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耕
2018年11月26日16: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三
在万人大会堂里,主席台如小会场一般,能容纳3000多人的主席团。大会堂里的大礼堂体积在9万立方米以上,在这样大的空间里,音响问题怎么处理?怎样才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里的人都能清晰地听到主席台上的讲话?周恩来亲自点将,由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副所长、44岁的马大猷承担人民大会堂的音响设计和施工任务。
马大猷是归国不久的留美学者,他25岁时便成为哈佛大学第一位仅用两年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人。现如今,马大猷已是享誉世界的声学泰斗。1959年,他接受周恩来总理交给他任务时,人民大会堂正在施工。马大猷组织北京高校、建筑、广播系统中的有关专家会聚在一起,研究讨论人民大会堂的音响设计和施工方案。马大猷看了人民大会堂设计图纸,他被水天一色、满天星斗的穹顶设计所震撼,同时也马上意识到椭圆形的建筑设计给音响设计所带来的麻烦。声音传播时最怕弯曲,一弯曲就发出回声。在这个9万立方米的弧形空间里,声音从四面八方反射回来,会造成巨大的回声,使整个大会堂陷入吵架一般的嗡嗡声中,什么都听不清楚。马大猷借鉴了10年前傅英豪解决怀仁堂音响的经验。
那是1949年进入8月之后,开国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便迫在眉睫。8月12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通信兵部王诤部长的电话响了。王诤拿起电话,里面传来周恩来副主席的声音:“全国各界人士代表要来北平开会,开会地点定在怀仁堂,可现在怀仁堂的声音是个大问题。??因为声音不清楚而砸锅,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王诤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将解决怀仁堂声音的任务交给了傅英豪和唐旦这一对专家夫妇。
傅英豪和夫人唐旦自从被周恩来请到延安安装新华广播电台后,就一直在王诤的领导下。把任务交给傅英豪夫妇,王诤觉得放心。
傅英豪接受任务后,试尽各种办法,将喇叭放在左、右、头顶和后部,到处乱弹的回声仍消除不了。傅英豪苦苦地思索着。最后,他采取化整为零,即把怀仁堂分为相等的9等份,每一份吊一个喇叭,试验结果回声自然消失,怀仁堂的音响就是这样解决的。
现在,马大猷根据傅英豪解决怀仁堂音响的成功经验,采用一套分散式声源,在台下每两个座位前设置一个扬声器,这样听台上讲话就像从面前传来一样清晰,避免了巨大的回声。考虑到人民大会堂经常要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欣赏音乐要求音效有一定的保真度,如果仅靠座位前的扬声器,效果不会很好。于是,马大猷又设计了一个半分散式声源。大会堂主席台32米宽,在左右两个声道中间再加一个声道,传播时间控制在20分之一秒内,声音听起来就是连续的,即使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听众也不会受回声的干扰。
人民大会堂的音响设计和安装,是新中国声学界的第一次大工程,测试证明其音响的设计、处理是完全成功的。在此后每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以及各种大型文艺表演中,人民大会堂的音响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两套声源系统也一直使用至今。
大会堂音响的解决,使我国建筑声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推动了以后的声学科研和声学器材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