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朱德入党为啥被陈独秀拒绝 远赴欧洲找周恩来【6】

和璐 常青

2018年02月23日15: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深层次、更广泛的传播。与此同时,无政府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流派,也随着五四运动的春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四川,四川学生、工人、商人、市民等各界人士,纷纷以罢课、罢工、罢市、集会、游行等方式,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朱德积极支持学生、工人、商人的爱国行动,还公开发表演说,就如何更好地抵制日货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虽然一时不能分清哪种思潮是进步的,但是,他对新思想、新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他的好朋友孙炳文,对他的世界观的转变,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孙炳文,字浚明,1885年生于四川省南溪县,长朱德一岁。1908年,孙炳文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文科预科班。他学习勤奋,思想活跃,博览群书,常常暗中阅读同盟会办的《民报》,很快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对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产生不满情绪,因在一次作文中强烈抨击封建教育,被校方开除。他参加了京津等地激进青年组织的“铁血团”,试图刺杀清摄政王载沣,多次冒险出入北京火车站,秘密运送武器。1912年,担任同盟会报纸《民国日报》总编辑。他坚决支持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遭受袁世凯的迫害,被迫潜回四川老家,以教书为业。1917年春,经好友李贞白介绍,朱德结识孙炳文。两人一见如故,颇有相识恨晚之感。朱德对孙炳文渊博的学识、豪爽的性格、非凡的经历非常敬重。1918年,在护法战争中晋升为滇军旅长的朱德聘孙炳文为旅部咨谋(即参谋),两人朝夕相处,成为莫逆之交。在孙炳文的帮助下,朱德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传播新思潮的进步刊物,赫胥黎《天演论》、卢梭《民约论》等书籍。两人经常就世界上流行的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等新思潮进行讨论,革命道路问题是他们讨论的中心问题。他们反复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认为中国的革命一定是在某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出了毛病,并“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深入进行,必须像俄国革命那样彻底”。朱德赋诗多首,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要永葆革命斗志的强烈愿望。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博得勋名万古垂,轰轰烈烈不逶迤。

雄飞志在五洲外,烈战功存四海陂。

信有霜寒堪寄傲,肯因苦雨便离枝。

岁寒劲节矜松柏,正直撑天永不移。

朱德虽然身不由己地参加了军阀混战,但他一向对军阀们嗤之以鼻,决心摆脱旧军队,寻找一条新道路。他与孙炳文相约到北京去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计划由孙炳文先去北京,等打倒唐继尧后,朱德再离开军队去北京与孙炳文会合,一同出国考察,向外国取经。1921年,孙炳文偕妻儿离开四川去北京,在北京大学任教兼报馆工作。他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布尔什维克式的新式政党,便立即给还在四川的朱德写信,催他按原来相约的计划速来北京。可是,朱德未能实行自己的计划。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