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总理考虑事情周到认真、善解人意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他对很多党内外同志包括外国友人的某些情况熟稔于胸、了如指掌,甚至连一些人的生日及生活习惯与细节都铭记在心,恰到好处地安排一切交往事项,能给人温暖而增进友谊以利于开展工作。
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向来是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所谓党性,即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最本质的特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
中华民族谦逊实际的作风,集中、充分而完美地在周恩来身上得到体现。“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终生不渝的座右铭。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尽管日理万机,由于身体素质好,一直很少生病,而“文革”中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内心的极度焦虑,使得周恩来的身体每况愈下。 由于长期的劳累与缺乏睡眠,1967年2月2日,医生诊断周恩来患有心脏病。
周恩来为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一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被外国人称为“全天候周恩来”。他白天忙于开会,接待外宾,有时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带些简单的饮食在驱车途中用餐。
(本文节选自图书《大智周恩来》作者:胡长明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人崇奉两种人格类型,一种是孔子所津津乐道的“君子”人格,另一种则是孟子心仪神往的“大丈夫”人格,两种人格相互映衬,又相互补充,像两道交织的光环,又像两座高耸的雪岭,吸引着孔孟后学为之趋赴。 中国历史上将“君子”和“大丈夫”人格集于一身的可谓凤毛麟角,就主要代表人物而言,古代有诸葛亮,当代则首推周恩来! 孔子对“君子”人格形象的描述角度多样,综览起来不外是温文尔雅、谨言慎行、诚实厚道、彬彬有礼。
原标题:周恩来严格自我批评 周恩来在作报告。 周恩来一生高度重视党性修养,其重要特征就是勤于作严格的自我批评。
原标题:周恩来诗词中的为民情怀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周恩来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真诚质朴的为民情感和深厚浓烈的为民情怀是周恩来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这也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近日,“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在军事博物馆开展。 在“红军长征”的单元中,展出了一条特殊的毛毯,这条毛毯为朱德在长征中一直使用。
1946年6月,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见到了阔别30年的堂兄周恩夔。寒暄中,周恩夔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弟弟出面,帮他安排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