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陈有才的事。陈有才是战争年代周恩来同志的警卫参谋,抗战初期牺牲了。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73年10月14日,周恩来(左四)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右四)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反复看了魏碑拓片,最终因为没有凑足500元钱而依依不舍地离去 1973年10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周恩来觉得自己的身体还不错,于是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一行前往河南洛阳。这是周恩来的最后一次外出视察。
《大智周恩来》 (本文节选自图书《大智周恩来》作者:胡长明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人崇奉两种人格类型,一种是孔子所津津乐道的“君子”人格,另一种则是孟子心仪神往的“大丈夫”人格,两种人格相互映衬,又相互补充,像两道交织的光环,又像两座高耸的雪岭,吸引着孔孟后学为之趋赴。 中国历史上将“君子”和“大丈夫”人格集于一身的可谓凤毛麟角,就主要代表人物而言,古代有诸葛亮,当代则首推周恩来! 孔子对“君子”人格形象的描述角度多样,综览起来不外是温文尔雅、谨言慎行、诚实厚道、彬彬有礼。
学习周恩来精神,推进伟大事业 毛泽东在1943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经说过,恩来同志有三大长处:一是对敌斗争勇敢,二是对工作拼命,三是广泛的群众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说过:“恩来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外都有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上海静安寺附近有一所不起眼的房子。这里是中共六大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秘密机关。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在“文革”特殊岁月里,周恩来像一棵大树一样保护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老干部、艺术家和科学家等等,所以被人们赞誉为“参天大树护英华”。然而本文说的却是一位曾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过的、名叫霍英华的女同志受周恩来的秘密委托保护廖承志的事。
《走近周恩来》作者 权延赤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推出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权延赤编写的“权延赤红色经典书系”三册。包括作品《红墙深处》、《卫士长谈毛泽东》、《走进周恩来》。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毛泽东阅文读书不断 毛泽东希望通过“文革”的大乱进而大治,发动之初并没有想到时间会拖得那么长。1967年他在巡视大江南北时说,“文化大革命”不能再搞了,明年春天一定要结束,然后召开九大。
(《党史文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迅速纠正“左”倾教条主义,营救了被“左”倾教条主义者错误关押的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干部,挽救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危机局面,也挽救了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领导干部的生命。从中共中央到达陕甘地区后认识周恩来,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与周恩来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在战争年代,周恩来夫妇为了革命事业东奔西走、出生入死,连续两次失去了腹中的亲骨肉,邓颖超也因此落下病根,无法再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