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在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委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纲》,是周恩来1949年7月在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纲要。《提纲》所列“政治与科学”“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自由研究与计划研究”四个方面,是周恩来科技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出生于宿迁沭河畔的一代摄影大师吴印咸,不仅是著名影片《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的摄制者,而且是一位与中国红色革命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代摄影宗师。从大上海到革命圣地延安,他的人生转折离不开周恩来同志的支持;随军转战献艺在华北与东北大地,他的红色摄影生活也离不开周恩来同志的关怀。
1960年7月23日,毛泽东接见老舍、梅兰芳(右二)等文艺工作者 毛泽东第一次接见梅兰芳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往北平(1949年9月27日更名为北京),身处北平的周恩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朋友梅兰芳。6月下旬,一封来自北平的邀请函送到了梅兰芳的手中。
声明:本文原载于《党的文献》2016年第5期,系该期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抗战期间的1941年春,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造访中国。4月中旬的一天,海明威夫人玛莎·盖尔虹正在重庆的菜市场参观,一位高个子欧美女士悄悄走过来,低声问她是否想见见周恩来。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总理考虑事情周到认真、善解人意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他对很多党内外同志包括外国友人的某些情况熟稔于胸、了如指掌,甚至连一些人的生日及生活习惯与细节都铭记在心,恰到好处地安排一切交往事项,能给人温暖而增进友谊以利于开展工作。
周恩来:“没有线索,不妨到茶馆里去坐坐”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陆诒时常会为新闻线索少而发愁。有一次,他专门到重庆曾家岩50号找周恩来同志诉苦说:“最近时局沉闷,新闻线索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在中国现代史上,周恩来与马寅初都是人所共知的政坛和文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一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位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中国国民党的立法委员。
编者按:《世纪风采》发表文章《新中国首部获国际奖电影轶事》中记述了,1951年,我国电影代表团携我国拍摄的故事片《翠岗红旗》去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时,该影片产生了轰动效应,由多国组成的评委、各国电影艺术的权威们几乎一致推选《翠岗红旗》荣获大奖。我国代表团的领导坚持不接受这个奖项,并再三自甘居后地向人家说明,细述这部影片不配获得大奖的殊荣的理由。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成人之美轶事 周恩来在日理万机、百事繁忙之际,于琐细的生活中会挤出时间为同志和朋友做一些成人之美的事,充分彰显出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人情味。 一 周恩来最早撮合成的一对革命伉俪,是战斗在上海滩的“假夫妻”---熊瑾玎和朱端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