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竹针背后的历史细节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45年8月28日,为争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和平民主建国的光明前途,毛泽东飞抵重庆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套竹针,共4支,最长的33.9厘米,直径0.5厘米,系织毛衣的工具。它们整齐地摆放着,表面有轻微磨损,其中一支中部有明显裂口。
周恩来是创建人民军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把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思想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开展党的早期军事斗争,初步探索了革命军队的建军道路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爆发了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民族民主大革命。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而周恩来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1927 年8 月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2 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举行南昌起义,从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1933 年6 月30 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以后,我党为了继续推进两党合作,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周恩来等人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到武汉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推动全民全面抗战的实现。同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全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军队也不例外,在有了全国政权的政治基础及经济基础的条件下,我军建设即相应的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也就是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
周恩来自始至终参加和组织指挥了红军长征,又在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遵义会议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壮丽史诗中,永远流传和吟唱着周恩来的伟大业绩。
刘伯承曾经提到过自己“三参总戎幕,一败两罢官”,这是指他从参加南昌起义至红军长征结束期间,先后三次出任参谋长的往事…… 周恩来的提议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革命进入生死关头。为反抗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
在我党早期隐蔽战线上,周恩来在上海建立的中央特科,因战果显赫而荣获“伍豪之剑”(周恩来曾化名伍豪)的美誉。在周恩来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特科虽然也从事一些“暗杀”活动,但却防止了“红色恐怖”,从而很好地担当了当年中共中央机关的“贴身护卫”。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2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举行南昌起义,从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代表中共的周恩来与蒋介石进行过许多次谈判。无论是蒋介石用老乡、封官还是许愿的方法拉拢,还是用“威权”进行压制,周恩来总能应对自如,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