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的那些人与事——旭日东升》何虎生 主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编者按:党史频道推出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何虎生主编的《建国的那些人与事——旭日东升》一书。本书截取新中国开始筹建至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段,重点记述了各民主党派应中共之邀齐聚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制订《共同纲领》,确定国都、国名、国旗、国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历史过程。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曾经与周恩来生前副卫士长张树迎(已故)、卫士高振普多有交往,并聆听了他们叙说的晚年周恩来用他生命的最后力量力荐邓小平接班和要邓小平“忍一忍”等感人事迹。 “你这一年干得比我强!” 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已经在事实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因右臂骨折前往苏联接受治疗,在苏前后停留了五个多月时间。虽然时间短暂,却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声明:本文系《党史博览》杂志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编者按:《党史文苑》发表文章《“全天候周恩来”的公仆风范》。文中记述1974年年底,周恩来前往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情况。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并发表就职演说,演说中提及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周恩来阅读文件书报后,立即指示中共中央调查部的研究局从国外书报杂志中选择有关材料,进行整理编辑,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的意义,形成污染(日本称之为“公害”)的原因,污染造成的危害,西方学者对污染问题的看法,有关国家政府部门准备采取的对策等。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每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作为一国总理,周恩来都能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第一时间作出决断,调动国家资源,全力以赴做好救灾赈灾工作,力求把损失降到最低。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大灾之后认真吸取教训,铭记前车之鉴,在挫折中反思,倾心谋定治本之策、长远之计,让同样的问题不再重演。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在上世纪40年代初,为积蓄革命的有生力量,争取更广泛的中间力量的支持,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中共地下党先后制定了“十六字”方针和“三勤”政策。
一 经过1924—1927年大革命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的根本任务,是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道路。大革命的惨痛失败,把革命方向道路问题严重地急迫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能否尽快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能否尽快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道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兴衰成败。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中国共产党即将掌握全国政权前夕,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北京那天,毛泽东对周恩来等几位中央领导人说:“今天我们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