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辉
2020年11月24日08: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博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儿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洪流。可以说在他心中,始终是将“大家”放在“小家”之前。他的一生,始终在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着、拼搏着、奉献着。不过,周恩来也常说,共产主义者并不是六亲不认。在这方面,周恩来所表现出来的至孝情怀是感人至深的。
想起母亲,“那眼泪忍不住地要流下来”
周恩来的生母名叫万冬儿,人称万十二姑。周恩来在1946年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曾深情地回忆说:“我的母亲长得很漂亮,为人善良,生了三个孩子——我和两个弟弟。现在,一个弟弟已死,一个弟弟尚在……”生母去世时周恩来只有9岁。从周恩来的追忆中,不难看出他对生母的怀念之情。
在周恩来出生后,因他的叔父周贻淦去世,按照当时传统习惯将他过继给叔父,由守寡的叔母陈氏抚养。陈氏受过教育,能作诗文。在周恩来五六岁时,嗣母就给他讲《天雨花》、《再生缘》等书中的故事,这些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留学日本时的日记中,就记载有读母亲(嗣母陈氏)诗文并引起思念的文字:“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难受,那眼泪忍不住地要流下来……想起来时光易逝,墨迹还有,母亲去世10年了,不知还想着我这儿子没有?”这满含深情的文字,今日读来仍令人动容。
可惜,周恩来的生母和嗣母在他11岁之前就已相继去世。在以后的岁月里,周恩来多次提到过这两位母亲。“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1946年,周恩来在重庆曾对记者说:“38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直到今天,我还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1950年1月,周恩来在一次为党内外干部作报告时也提到过母亲:“1946年5月,我从重庆到南京,南京离我的老家淮安只有300多华里,我很想回去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的两个母亲的坟……”说到这里,他禁不住声音哽咽,两眼盈满泪水。可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和身份,周恩来不便回乡,留下了终生的 遗憾。
除了这两位母亲,周恩来小时候还有一位乳母。这位周恩来称为蒋妈妈的善良女性,也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周恩来到天津读书后,她还曾借了高利贷做路费去天津看望过周恩来。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多次向淮安赴京的亲友打听过蒋妈妈和她后代的情况。一直将父亲一张不大的相片放在贴身的皮夹子里
周恩来父亲名叫周贻能,字懋臣,在周恩来出生前两三年时更名为劭纲。周劭纲一生颠沛流离,走南闯北,四处谋生。虽然生活清苦,话语不多,但他十分有主见,对儿子周恩来投身革命“从不阻拦,在内心里他是支持的”。1931年,他曾到上海,冒着极大的危险帮助周恩来做过通信联络工作。后来因斗争形势严峻,父子又分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