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周恩来与郭沫若【3】

曹应旺

2019年05月13日15: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三、文艺创作、历史研究的知音

  周恩来和郭沫若不仅在像皖南事变这样的政治斗争中心灵相通、配合默契,而且在文艺创作、历史研究领域也是难得的知音。周恩来逝世后,郭沫若回忆说:“特别是在重庆那段日子,恩来同志那样紧张繁忙,他对我的关怀帮助仍是无微不至。”“他对我写的文章,剧本、诗歌,有时听我给他读,又不知看几遍,共同讨论,甚至字斟句酌。有时候我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恩来同志却情思敏捷,一语提醒,我们就不约而同大笑起来。”

  在纪念郭沫若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时,郭沫若的早期剧作《棠棣之花》通过整理后搬上舞台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棠棣之花》着重表现聂莹、聂政姐弟不畏强暴、壮烈牺牲的精神。《新华日报》辟了《棠棣之花剧评》专页。周恩来为专页题写刊头,并修改《从棠棣之花谈到评历史剧》和《正义的赞歌,壮丽的图画》两篇文章。周恩来曾反复阅读《棠棣之花》剧本,多次同郭沫若谈论关于剧本的修改与演出问题。这个戏借古喻今,颂扬气节,号召团结起来反对强暴,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是对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实行对共产党封锁、离间、孤立政策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周恩来非常喜欢这个戏,他前后共看了七遍,多次对周围的工作人员说:郭老为什么在剧中特别强调“士为知己者死”这样的主题?这绝不是封建思想,这正是他对党感情之深的表现啊!

  《棠棣之花》的成功,大大激发了郭沫若的创作热情。1942年元旦过后的第二天晚上,他开始写作《屈原》。周恩来知道后,特地登门看望,并一同探讨剧本创作中的一些问题。他说:“屈原这个题材好,因为屈原受迫害,感到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才忧愤而作《离骚》。皖南事变后,我们也受迫害。写这个戏很有意义。”在周恩来鼓励下,郭沫若妙思泉涌,奔赴笔下,只用十天时间就把剧本写出来了。剧本写出后,周恩来反复阅读,肯定其在政治上和艺术上都是很好的作品。他多次到剧场看排演,对剧中高潮的《雷电颂》尤其欣赏。他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可能写得出来,这是郭老借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广大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对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为了提高演出质量,周恩来还把两位主要演员请到红岩村,让他们朗读那段情绪热烈、文采照人的《雷电颂》:

  “鼓动吧,风! 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

  将一切沉睡在黑暗怀抱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周恩来听了几遍后对演员说:“注意台词的音节和艺术效果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充分理解郭老的思想感情,要正确表达,这是郭老说给国民党顽固派听的,也是广大人民的心声,可以预计在剧场中,一定会引起观众极大的共鸣。这就是斗争。”

  在周恩来关怀下,《屈原》的演出,轰动了山城重庆。许多群众半夜里就带着铺盖来等待买票,许多群众走了很远的路程,冒着大雨来看演出。剧场里,台上台下群情激昂,交融成一片。周恩来喜爱读郭沫若的诗文剧本,在他们关山远阻、相隔日多时,周恩来忍不住写信问郭沫若:“除在报纸外,你有什么新的诗文著作发表?有便,带我一些,盼甚盼甚。”

  但是,对这位当代大文豪,周恩来并不迷信。对话剧《孔雀胆》,周恩来提出了批评意见。他认为这个剧虽然写得不错,但史实很值得研究,在当时的重庆上演此剧,在意义上是不可能与《屈原》等相提并论的。郭沫若听张颖传达周恩来的这个意见时,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又让张颖重述了—遍。他沉思了一会,很严肃地说:“恩来同志的批评是对的。我对某些历史人物时常有偏见偏爱,这是很难改的毛病。”他对此剧不及修改即行上演而感到遗憾。对郭沐若《屈原研究》一书第三部分《屈原思想》,周恩来读后,在致郭沫若的信中写道:“拿屈原作为一个伟人的思想家而兼艺术家,我同意,说他是革命的思想家,容有商榷余地。质之你以为何如?”这些独到的见解和批评意见,同那些热烈的颂扬和大力支持一样,充分表现了周恩来和郭沫若之间坦率诚恳、推心置腹的真挚情谊。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