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3日15: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就是这个最受信任的将领,把国民党的作战计划送给叶剑英。解放军提前撤出张家口,没有遭受损失。
就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李克农在国民党司令部里发展了一批秘密情报员,编织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东北“剿总”司令部,起草作战计划的作战参谋赵炜,把计划先送共产党,后送蒋介石。
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地区,国民党具有优势兵力。可是,国民党军队起义最多的也是这个地区。莱芜战役的关键时刻,蒋介石的亲信将领韩练成弃军而走,导致解放军莱芜大胜。攻打济南,坚城难下,吴化文战场起义撕开防线。淮海战役胶着阶段,长期潜伏国民党军的共产党员张克侠、何基沣战场起义。
大局已去,国民党将领不得不考虑自己和部下的前程。在这个时候,中共的开明政策,发挥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巨大效力。
内战先锋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四平战将陈明仁湖南起义,南京谈判代表张治中弃暗投明,毅然留在北平……
“要什么就有什么!”
人们这样形容解放战争时期的秘密工作,要什么情报就能有什么情报,需要打通哪里,哪里就有力量策应。
密战也是综合较量,周恩来全面指挥,在战略部署、长期积蓄、人才使用、应变策略、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取得综合优势。在优势状态下,大批国民党力量转向共产党,密战的长期积累也及时从地下走到地上,这就大大加快了公开战争胜利的进程。周恩来指挥的秘密作战,到解放战争时已臻化境。
现代战争不是纯军事纯谋略的较量,而是总体决战,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的较量,最终决战只能是以强胜强。中共在弱势条件下,以较强的密战能力,配合主战场从弱转强,从精神优势物质弱势上升为全面优势,从而扭转整体的强弱对比,最终决战以强胜强。
建国大业——从秘密状态走上政治舞台
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秘密手段也必须符合法治的规则。运用密战手段失当,乃为政大忌。
周恩来也用密战手段,为何名誉很好?
对台戏
1948年,内战已近决战阶段,国共双方却同时提出召开大会。国民党在南京开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共产党号召召开新政协会议,决定建立新中国人民政权。这是一场宪政竞争,国共双方都要争夺民主政治的大旗。
国共两党势不两立,争夺的要角就是中间派民主人士。宋庆龄、李济深、沈钧儒等避难香港,张澜、黄炎培等隐居上海外国租界。
蒋介石的手段是又打又拉,拉不过来就杀!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相继被害,民盟被迫宣布解散。白道之争,居然采用黑道手段,令人不齿。李济深在香港组建民革,沈钧儒在香港恢复民盟,响应中共号召。
周恩来同时担任两个职务:管军事的总参谋长和管统战的城市工作部部长,一手组织战争,一手筹备会议。如何把民主人士安全地接到解放区,也是难题,国民党军警沿途封锁,冯玉祥乘坐苏联客轮失火遇难。周恩来不得不选择秘密途径,组织民主人士乘船偷渡。
名人偷渡?这不仅要瞒过英国警察和国民党特务,还要躲过媒体的追踪。更难办的是,这些名人缺乏秘密行动经验,他们不愿走黑道。
过节
毛泽东开列的政协会议邀请名单,第一个就是李济深。
黄埔三人:校长蒋介石、教育长李济深、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三人代表中国政坛的三种力量。三人联合,北伐成功。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与李济深联合抓周恩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李济深寻求与周恩来联合反蒋抗日。1937年举国抗日,三人再次合作。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李济深支持周恩来反摩擦。内战爆发,周恩来支持李济深组建民革。
李济深和周恩来的关系,有合作,有过节,充满恩恩怨怨。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怎能说服要李济深冒险偷渡?
周恩来亲自部署,请何香凝出面说服,派潘汉年保证安全,安顿家属生活,租用苏联客轮,在旅顺军港登陆……就连李济深下船穿的大衣,周恩来都要求是狐皮里子水獭皮领子。李济深到达东北后,声明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以诚意化解个人恩怨,为民族大义达成共识,中国政治领袖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