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对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思考【2】

——从一个讲话提纲谈起

刘凯鹏

2018年06月14日16: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二、理论与实践——生产力的角度

  《提纲》第二部分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周恩来指出:“科学理论也要中国化,大众化,首先就是与实践结合,否则寸步难行”,“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发扬光大”。强调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科学技术视为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鲜明地反映出周恩来是从生产力范畴看待科学技术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83年马克思逝世时,恩格斯就曾写道:“如果什么地方有了新的科学成就,不论能否实际应用,马克思比谁都感到莫大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2页。)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关于科学技术的许多经典论述,诸如“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我们才能有巩固的国防,才能有强大的先进的经济力量”(《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81、182页。)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2页。)等,同样也都反映出他对科学技术工具属性的高度重视。

  中国革命者之所以赋予科学技术如此强烈的工具属性,同旧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是分不开的。早在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便将“科学”视为与“民主”同等重要的救国、强国之道。1916年11月,还在读中学的周恩来就在作文中分析了西方强国从“人工之时代”“役物之时代”到“汽力之时代”甚至“电力光力”时代的发展,认为正是科技上的差异造成了“英、德、美、日所以趋于强盛,而吾国所以日就于衰弱也”。(《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245页。)1918年5月,他在日本加入新中学会演讲时更是把“哲学的思想,科学的能力”作为给其他会员的赠言。(《周恩来传(1898—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新中国成立后,在领导科技工作的过程中,周恩来对国家科技水平的落后状况有了更直接、更系统的认识,对科学技术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也作了许多更为清晰的论述。例如,在1956年的知识分子会议上,他说:“我们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在高度技术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地增长,不断地改善。因此,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59、160页。) 在1957年的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特点,是科学和生产的密切结合。生产对于科学是基本的推动力量。”(《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8页。)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周恩来多次批评科研中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情况,强调“科学的理论要与实际结合起来,即科学研究部门要与政府的生产部门、学校、厂矿结合起来”(《周恩来文化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页。),“科学研究部门、教育部门和工厂要密切结合,有分工有合作,而不是把力量全部集中在科学研究部门,也不是全部集中在教育部门或工厂”(《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4页。)。

  但也应看到,虽然周恩来反对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但他绝没有忽视基础理论研究,更没有要求所有基础研究都和生产直接挂钩。相反,对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特点,他有清楚的认识:“在理论工作和技术工作之间,在长远需要和目前需要之间,分配的力量应该保持适当的比例,并且形成正确的分工和合作,以免有所偏废……没有一定的理论科学的研究作基础,技术上就不可能有根本性质的进步和革新。但是理论力量的生长,总是要比技术力量的生长慢一些,而理论工作的效果一般也是间接的,不容易一下子就看出来。”(《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83页。)正是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注下,《十二年科学规划》中增列了“现代自然科学中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后又在这一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基础科学研究规划。(参见武衡:《周恩来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关怀和指导》,《不尽的思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58页。)

  同样是出于对生产力发展的敏锐观察,周恩来对现代科技革命的新动向高度关注。正如他所言:“如果说过去是十年一变化,那么现在可能是五年、三年一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十七年中,原子、电子、超音速等,其发展速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快,比过去一个世纪还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周恩来文化文选》,第585页。)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周恩来曾多次要求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在一些重点领域跟住世界发展前沿。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