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13岁的周恩来为何能答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

过向宏

2018年04月13日11:37    来源:中国军网

  二、得法的家教使得周恩来从小就出类拔萃

  1914年7月,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周家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1903年,才5岁的周恩来就遵祖训入家塾馆读书,老师是晚清的一名秀才,他给周恩来起了 “翔宇”的“字”,并勉励周恩来:大鸾(周恩来的乳名)是吉祥之鸟,与凤凰齐名,同大鹏为伴,翱翔天宇,前程无量。

  周恩来童年阶段,为了给他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周家曾两次搬家,颇有孟母三迁之风。

  周恩来6岁那年,母亲万冬儿与其弟弟合买一张彩票中了一万银元奖金。因此也使得募捐的、无赖伪造借据要账的络绎不绝,影响着周恩来学习与成长。万氏、陈氏两位母亲毅然携三个孩子迁往清河县(今淮安市清江浦区)的外公家。后因外祖母家庭矛盾不断,7岁的周恩来随父母又迁入了“世德堂”即“陈家花园”。外公是清河县知县,是个读书人,家里藏书丰富。“在嗣母的引导下,周恩来开始阅读小说,先后读了外祖父家的藏书:《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周恩来9岁时,生母因病去逝,他来到了嗣母的宝应娘家,遇到了表哥陈式周,他是一位努力吸收新事物的知识青年,曾出版过一本散文集《此登临楼笔记》,这本书中洋溢着他的一腔爱国热情。在陈式周书房,周恩来读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谭嗣同的《仁学》,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以及大量的进步刊物和历史书籍。陈式周经常给周恩来讲诸子百家、名人故事以及时政新闻等等,这对周恩来思想的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敬业》杂志上发表的《飞飞漫墨》文章,回忆并记录了他在城内岳飞庙中看到的咏怀民族英雄岳飞的《七律诗》,这印证了少年周恩来远大抱负的形成和品德修养的提升是与他在淮安的所见所闻及所学所思是密不可分的。周恩来不到10岁时,生母和嗣母先后辞世。周恩来带着两个弟弟迁回淮安驸马巷老家居住,此时周家已经入不敷出,但好学上进的周恩来坚持到表舅龚家寄读,表舅龚荫荪是位追随孙中山的革新派人物,在龚表舅家他读到了严复的《天演论》,邹容的《革命军》,还有当时的《中华时报》等进步报刊,使周恩来大开眼界。塾师周先生经常给他开小灶,勉励周恩来要发愤苦读,立壮志,将来致力强我中华。周恩来从博览群书、与表舅交谈和塾师的教育中看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树立了可贵的正义感和爱国心。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积累,周恩来的思维中不仅有了“国家”及“民族”的概念,而且还在岁月中逐步的强化和不断地升华,以至于他离开家乡淮安才1年,就在学校的课堂上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1952年秋,周恩来在上海会见表姐龚志如时深情地说:“就童年所受教育而论,表舅可算是我政治上的启蒙老师”、“有了爱国的思想、民族的思想,就可以从这个立场上前进。”

  在那个国难深重的年代,周恩来的家境和境遇磨砺出小小少年周恩来的各种良好品德和志向,滋生了努力改变现状和命运的强大动力。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