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永远的榜样》连载(第五章)

周恩来:人民的“总服务员”【6】

2018年04月11日16: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曹禺是“大器早成”,如邓颖超评价的,他“从青年时,就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剧作家。”他青年时代写的《雷雨》以及后来的《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观众。1946年,他接到美国国务院的邀请,经上海赴美讲学,后来在周恩来的邀请下回国。1949年,在中共地下党保护下,曹禺顺利回到北平,投身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为新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周恩来和曹禺有相同的经历和爱好。他们都曾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中学时代受到相同的教育和影响,而且他们都热爱话剧。1990年,邓颖超在祝贺曹禺从事话剧活动65周年时给他的一封信中写道,周恩来同志和我“在少年时期就热爱戏剧,并有小小的尝试,这是我们俩的共同爱好。”他们相识也得益于对话剧的热爱,邓颖超曾对曹禺说过:“我们相识了几十年,相识是由你的话剧作为桥梁的。”曹禺的成长伴随着周恩来的关怀。周恩来喜欢看曹禺的戏,抗战在重庆时,凡是曹禺的剧本演出,只要有空,就和邓颖超一起去看,是忠实的观众。几十年后,周恩来谈起当年观看曹禺的戏,还是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他说:“我在重庆时对曹禺说过,我欣赏你的,就是你的剧本是合乎你的思想水平的。”还说过:“我是热爱他作品的一个,推荐他作品的一个。”1961年,周恩来曾几次观看《雷雨》的演出。有一次,他看《雷雨》时,指出于是之的台词听不清,剧场经理为之解释说:“总理坐的第七排的座位是声音效果不好的地方,后边十排左右的座位反而好些。”又一个晚上,周恩来再次去看《雷雨》,他就执意坐在十一排,并向剧场经理说他一定要坐在这个位置听听声音效果如何。演出中,周恩来还指着台上的于是之问旁边的观众,他的话你能听清楚吗?身旁的观众也反映听不清楚。戏演完后,为了体谅演员,他并没有一开口就批评,而是说了许多自我批评的话,然后才批评于是之读词声音太轻,使观众听不清,影响演出效果。同时,周恩来还正面提出一个演员在台上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的精辟见解。他说:“眼睛老看观众就忘了戏里的环境和人物关系,但只顾自己的真实,心里忘了观众,声音小得叫人听不见,也就没有了‘群众观点’。”

欧阳予倩于1889年出生,比周恩来年长9岁。周恩来对欧阳予倩十分敬重。1939年,周恩来途经桂林时,受到桂林文化界包括夏衍、田汉和欧阳予倩等100多人的欢迎。当时,欧阳予倩的话剧本在国统区影响很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勇气。他的名作《桃花扇》锋芒指向就是汪精卫汉奸政府,以及在外敌面前不予抵抗的腐败残暴的反动势力,激发了国统区人民的抗日热情。周恩来十分欣赏他的爱国心和勇气。新中国成立后,《桃花扇》又出现在话剧和京剧舞台上。对主人公侯朝宗的刻画,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周恩来没有就戏的人物定位发表意见,而是对欧阳予倩的勇气予以肯定,他说:“欧阳老到晚年还给侯朝宗翻案,否定侯朝宗,很有勇气。”对创作中的不同意见,周恩来总是真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1957年9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了纪念话剧运动五十周年,演出了欧阳予倩、田汉的《潘金莲》和《名优之死》。对潘金莲的人物定位,有人认为这是为潘金莲翻案。欧阳予倩说:“我没有为潘金莲翻案,只是想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封建道德的束缚,有钱有势的男人对女人的压迫蹂躏,可以造成罪恶的悲剧,我不过是想借这个人物描绘一下这一矛盾罢了。”周恩来对此剧也很关心,他对田汉说:“欧阳老当时这么写是可以理解的,作者之意在于同情被压迫的妇女,是反封建的戏。”同时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指出这样写潘金莲不合适,认为创作“要选真正的典型”,而“潘金莲由反抗到堕落,与西门庆通奸,杀害武大郎,如果同情潘金莲,就有问题了。”他说:“《潘金莲》有毛病,我看后一晚没睡觉,甚至想到怎么修改。但很难改,有很多矛盾不好解决。我们的戏曲从来都是同情被压迫的女子,如王宝钏、白娘子、祝英台、穆桂英,因而带有人民性、进步性。有些人物是典型,值得同情,但潘金莲这个典型没有找对。”周恩来在小范围内谈了意见,请田汉向欧阳予倩转达,还特别嘱咐:“不要登批评意见,如果欧阳老自己愿意写,有时间写,也可以写一篇,不写也可以。”

他亲自培养、介绍程砚秋入党,不止一次到程家促膝长谈。周恩来认为,程砚秋有民族气节,又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一个方面,在戏剧界有较大影响,介绍他入党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这样做,给戏剧界指出了他们努力的政治方向。

1962年,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一个撑着油纸雨伞的人,敲响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家门。盖叫天应声开门,一看是周恩来,急忙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周恩来手中的雨伞,说:“总理啊!您冒雨前来看我,这可担当不起啊!哪朝哪代,有宰相登门拜访一个玩把式的?”周恩来把手一摇,笑着说:“唉!哪个朝代人民不爱‘国宝’呢?今天晚上你还要为外宾演出哩!”盖叫天说:“我正忙着练功准备!”周恩来说:“你呀,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呵!”周恩来和盖叫天亲切地攀谈了一个多小时。晚上,周恩来陪同外宾观看了盖叫天的演出之后,又一次到后台看望他。盖叫天正光着脊梁,赤裸着上身在洗脸卸装。旁人要招呼盖叫天,周恩来一面摇手阻止,一面拉过凳子坐下,慈祥地看着他卸装。盖叫天正对着镜子埋头揩擦油彩,抬头猛见镜中映出周恩来慈祥的笑容,回转身来,又惊又喜地说:“啊,总理,您是宰相,要在过去,我这样赤身裸体,就会犯大不敬之罪的啊!”周恩来脱下身上的夹大衣披在盖叫天身上说:“那是过去呵,今天,你是‘国宝’,我是人民的服务员啊!”

在一次会议上,周恩来看到老舍先生穿着笨重的毡靴,在交谈中了解到老舍的住房是旧砖地,又凉又潮,因为个人买不到木材换不了地板,即告北京市领导同志帮助解决,并派人前往察看,做了防潮处理。老舍当时就高兴地说:“我出钱!”周恩来还亲自到他家中看望,和他探讨修改上演的剧目。老舍不止一次深情地对家人说,他对周恩来崇拜得五体投地,敬佩万分,从心眼里把他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说:跟周总理接触,他的身教、言教,处处都是,不是说没大没小,就是觉得真亲,什么话都想说,所有浮上来的思想,都可以和他讲。我觉得跟他谈话,应该说是一种灵魂净化。我感觉跟他谈了以后,总有所得。因为他也不是随便就下结论的,他有时也原谅我们的弱点,看你怎么对待你的弱点。看到你在纠正你自己,他非常鼓励你。20世纪60年代,演《红色宣传员》那个戏,在电话里,周总理说,希望你们在生活和工作时学习政治,你要学习活的政治。我说,好,我记得了。“为什么我们共产党员,倾听群众的意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最重要的。”周总理说,“你知道为什么?”他解释说:群众最善于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提出问题。他最熟悉的是他的角度。他跟你谈,马上就三句话不离本行。比如我跟总理谈话,我就谈戏。周总理说,作为领导人,不可能熟悉到那个程度。所以他说倾听群众意见,群众善于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提出问题。周总理在倾听时,他的眼睛那样专注地看着你,尽管你说得乱七八糟,或者有些东西好像不是那样的有条理,但他很清楚你在说什么。

周恩来对他的三位母亲,更是充满浓浓的亲情。

周恩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在富饶、美丽的苏北平原,有座文化古城淮安,城内有条叫驸马巷的小巷,巷中有一所三进院落组成的宅院。1898年3月5日,东宅院的一间屋子里忙碌异常,在一位产妇的呻吟声中,一个男婴出生了。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出生的第二天,他的父母给他取幼名叫“大鸾”。传说中,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周恩来的生母姓万,小名冬儿,在家排行十二,大家叫她万十二姑,是一位性格爽朗、精明强干、乐于助人的女人。由于万氏性格爽朗,待人接物礼节周全,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要请她出面调解。这对周恩来的性格的养成是很好的熏陶。1899年初,周恩来最小的叔父周贻淦一病不起。为了使贻淦在弥留之际得到一点安慰,也为使他的妻子陈氏有所寄托,周恩来的父母决定把自己不满周岁的头生子周恩来过继给他们“冲喜”。陈氏寡居后,养子周恩来成了她唯一的希望与寄托,她把最炽热的母爱无私地献给了年幼的周恩来,养母陈氏出身书香门第,勤于书画,爱好诗文,是周恩来的文化启蒙老师。5岁起,陈氏每天教他读书识字,背诵唐诗宋词,还给他讲故事。养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幼年周恩来性格的形成、文化修养的提高影响很大。为了更好地照顾周恩来,陈氏还为他请了一位勤劳善良的乳母——蒋江氏。从蒋妈妈那里,周恩来学到的是另外一种知识。蒋氏勤劳简朴,在用乳汁哺育小恩来的同时,也向他灌输了朴素的感情。春天到了,小恩来和蒋妈妈种了几棵南瓜。秋天,结了几个大南瓜,小恩来高兴极了,从心里钦佩蒋妈妈。

三位母亲,把同样的慈爱给予周恩来,也以不同的性格,给周恩来以不同的影响。周恩来的一生,从性格、学识、修养到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受到他母亲的影响。生母、嗣母、乳母,三位亲人的教育和启蒙,为他日后所走的道路及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旅欧时期,他写的一封表明自己“当信共产主义原理”的信中说:自己一来“天性富于调和性”,二来“求真的心又极盛”。这两大性格都与三位母亲的早年熏陶有关。周恩来生母万氏对周恩来成长影响很深。他在日本留学时期的日记里,多次写到对生母的怀念。每逢新年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都无限思念亲人,时常“想亡母,不能成眠”。1920年,他因领导学生运动在天津被捕,在狱中曾写了《忆娘母》,回忆生母万氏。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对新闻记者说:“35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坟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1946年9月,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又一次深情地回忆母亲:“我的母亲长得很漂亮,为人善良,生了三个小孩——我和两个弟弟……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与亲属谈话时又讲道:“封建家庭一无是处,只有母亲养育我,还是有感情的。”对养母陈氏,周恩来曾对美国记者说:我出生后,因叔父周贻淦已经去世,照传统习惯,把我过继给叔父,由守寡的叔母扶养。嗣母“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5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唱词。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周恩来10岁时,两位母亲相继去世。1918年,嗣母去世十周年时,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了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地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的26年。那时母亲才15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易逝,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10年,不知道还想着有我这个儿子没有。”可见对嗣母的怀念之深。周恩来对乳母也怀有深深的情谊。乳母蒋江氏是位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周恩来从她身上学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从小就对普通劳动者有心灵上的沟通。他对乳母一直怀有感激之情。新中国成立后,还记挂着乳母。

“周恩来,字翔宇”,这是他早年发表文章及留学日本、法国时常用之名。周恩来如此珍爱此名,其中饱含着他对老师的敬重与缅怀。早年,周恩来曾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就读于高盘之先生。1913年,周恩来毕业后南归天津,高先生斟酌忖度,命字翔宇,愿这位大志青年如鲲鹏翱翔宇宙。周恩来始终不忘恩师的教诲。在延安时期,一位外国记者问道:“阁下,以您的出身情况,是如何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他回答说:“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时,得山东高盘之先生教诲与鼓励,对我是个很大的促进。”1950年12月,高先生的儿子高肇甫接到电话,来到总理办公室。“肇甫呀,刚刚建国,很忙。今天抽时间,咱们见见面。”周恩来边说边笑着握住了高肇甫的手,情殷意切地说,“没有高老师的教导,我不会有今天。”1961年,高肇甫夫妇带着3个孩子回北京探亲。周恩来获悉后,接见了他们全家。饭后,周恩来让秘书搬出一包礼物托他们带给师母,并附上放大的老师照片一张。想不到周恩来戎马倥偬,历尽峥嵘,还一直珍藏着老师50年前送给他的一张照片!师母手捧丈夫的照片,感动得热泪盈眶。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