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73年10月14日,周恩来(左四)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右四)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反复看了魏碑拓片,最终因为没有凑足500元钱而依依不舍地离去 1973年10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周恩来觉得自己的身体还不错,于是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一行前往河南洛阳。这是周恩来的最后一次外出视察。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鲜花,是美好的象征,一代伟人周恩来平生爱花。 1991年10月,笔者为筹建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赴京,在北京西黄城南街拜访从1949年始在周恩来身边做了5年贴身卫士的韩福裕,问及周恩来是否爱花的事。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65年7月5日,周恩来出访巴基斯坦归来,到新疆石河子看望内地支边青年。他在意外遇上当年由淮安县钦工镇建华村到新疆支边的青年李正兰时,满怀深情地说:“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他的家乡的!” 周恩来爱家乡,也有原则地为故乡做了许多具体的实事,只是因为历史烟尘的湮没,现在能知道的人已经很少,回忆他在建国前后为家乡做的件件往事,可以见到伟人周恩来那颗关爱故乡、关心家乡父老的赤子之心,读了足以让人动情动容。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近来,久违的工间操又愈来愈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其实,早在1954年政务院第205次会议上,周恩来就提出:“健康的身体是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一个重要条件”,“政务院可考虑发个通知,提倡早操和工间操,先在北京的中央各机关试行”。
《中华魂》刊发孟红署名文章《周恩来:情到深处泪自弹》,其中提到周恩来是个爽朗爱笑的人。可是,当人民群众遇到灾苦的时候,作为总理的周恩来却忍不住洒泪自责和歉疚。
《党史文汇》刊发孟素署名文章《周恩来教育晚辈克己奉公》,其中提到,周恩来作为国家总理,一以贯之从党、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不仅一心为公、执政为民,严以律己、廉洁奉公,而且还把无限的关怀和浓厚的爱意融入对家属亲戚的严格要求之中。他在病重期间,侄女要求进京看望,却被毫不留情地制止说:“不要来了,坚守岗位。
周恩来的对人民之爱,就是维护民族团结、关爱人民生存。周恩来是怎样热爱人民的呢? 周恩来早在青少年时期就注意到这个中华民族现今仍很关心的问题。
永怀路情思 3月5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周恩来纪念馆,看到了西厅的墙壁上,有一行苍劲的大字“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是鲁迅先生的诗句。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周恩来人民群众观是中国化的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思想境界和干部形象的理论升华。
原标题:周恩来:“不要如浮云一样,过了就忘了”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周总理终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把“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作为一条修养要则,规范自己,要求自己,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的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