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周总理生前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问题的教诲,尤其是想到在三年暂时经济困难时期和十年动乱期间,他辛勤操劳,呕心沥血地领导和主持制定了粮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使我们两次顺利地渡过了困难,走向胜利的情景,使人难以平静。总理对粮食工作的关怀、指导和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我们终身难忘。
周恩来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相关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令人难忘。 我要中国料子 进北京后,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需要,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北京“红都”服装店。
我和贺龙1942年结婚后,就不断听他谈起以前的经历,特别是在“文革”中,贺龙和我被关押期间,对我谈的更多,其中有不少是他与周恩来同志的交往。 (一) 周恩来与贺龙第一次见面,是在“八一”南昌起义前,即1927年7月28日的傍晚,由周逸群同志陪同,周恩来到了贺龙驻地。
战争年代,我一直在部队从事卫生工作,与周恩来同志接触并不多,但他的名字象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一样,对于我有着磁石一般巨大的吸引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在苏联5年的学习,我被调到政府部门工作,从此就一直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在我国老一辈的开国领导人中,周恩来与朱德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严峻考验,从相识、相交到相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在1992年邓颖超同志逝世后,曾多次进入北京中南海西花厅。
陈布雷全家照 《文史博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 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 年自杀身亡,在长达21 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心腹。他听命于蒋,尽力“笔耕”以报蒋介石“知遇之恩”,蒋介石最为重要的文案,诸如《祭告总理文》、《西安半月记》等均出自他的手。
《党史纵览》刊发肖荣华署名文章《周恩来关怀革命后代的故事》,其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在战争年代,周恩来夫妇为了革命事业东奔西走、出生入死,连续两次失去了腹中的亲骨肉,邓颖超也因此落下病根,无法再生育。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都以各种形式纪念周恩来。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挚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一心为公、勤恳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时时处处严以律己、不搞特殊,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十分注重言传身教家人亲属们也这样做,有时还专门召开家庭会议来统一思想,严加管教,集中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九五六年十月,周恩来与周秉华(左起)、周秉和、周秉建、周秉宜、周秉德在西花厅院内。 一九五二年夏,周恩来、邓颖超与周秉德、周秉宜、周秉钧在颐和园内的谐趣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