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周恩来一生至情至性、至高至圣、大智大勇、鞠躬尽瘁。他出身名门,却是苦难童年;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求索救国救民真理;拒绝蒋介石委任要职,发动组织指挥上海工人运动和南昌起义,实施战略大转移,力主毛泽东进党中央领导核心;处置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赴国统区与蒋介石斗智斗勇,艰难推进民主进程;开国前夜,秉笔起草《共同纲领》,筹备开国大典,组建政务院,运筹抗美援朝,编制“一五”计划;代表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打开外交局面,实现中法、中日、中美建交;“文革”中苦撑危局,殚精竭虑保护干部,千方百计维持经济运转,果断处置林彪事件;病魔缠身的晚年岁月,同江青一伙较量,把邓小平重新推上前台——这些历史的内情或迷局,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1919年5月4日,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爆发,天津是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城市,当天消息传到天津,天津的青年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纷纷集会、通电、示威,支持北京学生运动。随后天津成立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以实行学生对国家应尽之义务。
在周恩来入学天津南开中学100周年纪念日,该校在校园新建周恩来中学时代纪念馆并向学生和社会开放。 周恩来所在班“班史”剪影 图:周恩来所在丁二班“班史”部分剪影。
我先就说一下举轻若重。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周总理若有所思,他是想到问题了。
上小学时,周恩来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立下五个“不虚度”的准则,第一条就是“读书不虚度”。
20世纪30年代,江苏淮安新安小学诞生了一个著名的儿童抗日团体---“新安旅行团”。这支由少年儿童组成的宣传队伍,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头,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抗日,宣传救国,被誉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一面旗帜。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成人之美轶事 周恩来在日理万机、百事繁忙之际,于琐细的生活中会挤出时间为同志和朋友做一些成人之美的事,充分彰显出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人情味。 一 周恩来最早撮合成的一对革命伉俪,是战斗在上海滩的“假夫妻”---熊瑾玎和朱端绶。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对周恩来影响深远的三位母亲 周恩来曾说:“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1914年改名淮安县,今为淮安市楚州区)城内的驸马巷。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一件发生在1955年,由台湾当局主使,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政治谋杀事件。这一事件中,中国及越南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的代表团部分工作成员以及一同前往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因人为破坏爆炸失事,机上乘客全部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