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歌咏言。”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书写的诗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阳春时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要开了。 伟大的人格是超越时空的。
原标题:四件实物 讲述周恩来的梅园岁月 1946年12月,周恩来走出梅园新村17号,自信从容,气宇轩昂。资料图片 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谍战大片——《一号目标》的首映礼上,导演翟俊杰介绍说,片中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1946年,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期间,许多具体情节直接拷贝自真实的历史。
鲜花,是美好的象征,一代伟人周恩来平生爱花。 1991年10月,笔者为筹建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赴京,在北京西黄城南街拜访从1949年始在周恩来身边做了5年贴身卫士的韩福裕,问及周恩来是否爱花的事。
式周表哥: 别仅三月,而东西相隔竟迢迢在三万里外,想念何如!出国后,途中曾数寄片,想均入览…… 兄之来函,以本月中旬至,彼时弟至英伦已一旬余。来书语重心长,读之数遍,思潮起伏,恨不与兄作数日谈,一倾所怀。
枣林沟会议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途中,在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会议。在许多文章和材料中都认为,周恩来同志也参加了这次重要的会议,并在会议结束后,随着中央工委的刘少奇、朱德等经过绥德向东过黄河去山西临时工作。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成人之美轶事 周恩来在日理万机、百事繁忙之际,于琐细的生活中会挤出时间为同志和朋友做一些成人之美的事,充分彰显出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人情味。 一 周恩来最早撮合成的一对革命伉俪,是战斗在上海滩的“假夫妻”---熊瑾玎和朱端绶。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他,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
上小学时,周恩来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立下五个“不虚度”的准则,第一条就是“读书不虚度”。
我的革命生涯当中有六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度过的。10年中有多少难忘的往事啊,这里仅记下其中的几件,以寄托我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