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波
2021年03月09日15: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时任文化部图博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的王冶秋知道这个情况后非常气愤,立即到长沙制止了女尸展览,并将情况报告给了周恩来。
1972年6月17日,周恩来指示说:“湖南军区挖出不报告省委,更未报告中央、国务院。后来又人山人海,还有刮妖风的,出土尸身和衣著(着)、帛文非变质不可。请告卜占亚、李振军同志立即采取办法转移到冰室,消毒、防腐,加以化工处理,仍留湖南省博物馆。这是可以向群众说得通的,非当机立断不可。务请打电话去,速办勿延。”
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王冶秋等人将女尸小心翼翼地送到湖南省博物馆,对女尸进行了消毒、防腐处理。从发掘领导小组的组成到技术力量的安排,周恩来都作了十分周到的布置。有些细节,甚至比专业人员还考虑得周密。在解剖女尸过程中,王冶秋多次直接向国务院请示汇报,得到了周恩来的亲切关怀。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很大成绩,是与周恩来的具体指示密不可分的。
亲自修改介绍故宫的小册子
周恩来对于文物的宣传工作也十分重视。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规模宏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周恩来多次前往察看。“文革”爆发后,周恩来批准了《文物》、《考古》、《考古学报》的复刊,并批准了重建文物出版社,甚至对文物书刊印刷设备的更新也作了具体指示。
周恩来要求,文物部门在向观众宣传文物时要处处为观众着想。观众是不是看得懂,听得明白,解说是不是回答了观众可能产生的疑难问题。1971年7月,周恩来在审阅新华社报道考古新发现的新闻稿时,因为新闻稿关于金缕玉衣图片的说明很笼统,没有交代清楚出土时的情况,就在上面作了批示:“此注(按:指金缕玉衣照片的说明文字)未回答:两件葬服是否还裹在男女骷髅上,还是遗落散开,后经我们加工的。”1973年4月,新华社准备播发关于马王堆汉墓女尸被解剖的新闻稿。周恩来审阅了新闻稿后,特别指示:“关于名词要改为通俗的话语,让读者能看懂。”
1971年7月,故宫博物院即将重新开放,需要出一本介绍故宫的小册子。周恩来请郭沫若组织班子编写《故宫简介》。1971年6月27日,郭沫若和王冶秋主持召开编写《故宫简介》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学者有夏鼐、白寿彝、刘大年、林甘泉、徐大龄等13人。郭沫若说:“故宫准备重新开放。周总理批示,要我和王冶秋同志商量一下,邀请各位把故宫博物院为重新开放编写的《简介》和所附材料看一看,有意见提出来写在上面,也可以补充修改,一个半钟头,十一点交卷。”郭沫若当时很风趣地说:“这是‘殿试’。”当天下午,王冶秋把13份改稿整理完毕,送郭沫若、周恩来审阅。周恩来逐字逐句审阅修改、定稿。
从1971年6月26日至6月30日,周恩来先后对修改《故宫简介》作了三次批示,其间还在凌晨召开一次会议。又经郭沫若主持两次修改,待江青等人圈阅后才算最后定案。1971年7月5日,《故宫简介》在故宫重新开放时与观众见面了。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后,参观者非常踊跃,每日游客达4万人次。这本思想性强、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不仅成为各地博物馆重新开放时编写文字说明的范本,而且极其畅销,日销量达7500册。
1972年,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周恩来抓住这一契机,大刀阔斧地恢复文博系统的工作。在他的直接关心和领导下,故宫举办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出土文物大型展览”。随着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为了让更多的西方国家进一步了解中国,周恩来又提出组织出土文物到国外展览的意见。他审阅了第一批赴英、法展品的目录。出展文物中包括许多新出土的稀世珍品,如河北满城汉代中山靖王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甘肃武威铜奔马,长沙马王堆帛画,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等。这次展览办得非常成功,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不仅使国外许多人士折服于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而且对拓展我国的外交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被赞誉为周恩来的“文物外交”。■
(《党史博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