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录
2020年12月09日07: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资料图片:出席六届六中全会前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人员合影。前排右起:王明、项英、朱德、王稼祥、毛泽东、康生。后排右起: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秦邦宪、陈云。
(《党史博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军事斗争是长征中压倒一切的问题。军情多变,复杂严峻,军事指挥需要高度集权,果断处之。
遵义会议后,接替博古在中央总负责的张闻天鉴于以前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缺乏民主,独断专行,故为加强民主,常召集20多人的中央会议,对军事行动开会讨论,集体决策,懂与不懂军事的人都参加,常为军事行动争论,这样既牵扯了精力,更与军情的瞬息万变、需要集权相矛盾,实际上又妨碍了军事指挥。
特别是在1935年3月10日,开会讨论是否打打鼓新场时,唯毛泽东一人不主张打,并以辞去“前敌总指挥(3月5日被任命)的职务力争”,但在“少数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的情况下,毛泽东的意见被表决否定,还失去了刚被任命不到一星期的前敌总指挥职务。后来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还是毛泽东高明。
此事后,为适应军事指挥的需要,毛泽东提议可继续采用长征初期的 “最高三人团”的方式,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以加强和保证军事的集中指挥。据周恩来回忆说:“这样,毛主席才说,既然如此,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还是成立一个几人的小组,由毛主席、稼祥和我,三人小组指挥作战。”张闻天1943年12月也在笔记中写道:“在抢渡乌江以前,泽东同志提议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经过打鼓新场之事,张闻天也认识到军事指挥需要临机决断,经常开会来决定,对军事指挥不利,自己对打仗是外行,成立“三人团”,便于集中,也省掉召集会议的麻烦。
于是,经张闻天同意,报中央政治局批准,大约在1935年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附近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即“新三人团”,全权负责军事指挥。从“新三人团”成立看,人选名单是毛泽东提议的,政治局决定的。“新三人团”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员组成呢?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周、毛、王搭配是当时的最合理组合,能充分保证军事指挥的集中和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
行动是服务于目的的。从“新三人团”成立的背景看,当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便于军事指挥集中专断,故人不能太多;二是为了保障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故人选要有利于此。在当时形势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组合应该说是最合理组合,能充分实现这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最重要,但易于实现,因为遵义会议后党内政治生活正常了,周、毛、王都已是政治局委员(王稼祥此前为候补委员,遵义会议后成为正式委员)。第二个目的的实现就涉及到人选搭配问题,在当时还是很敏感的。三人中,毛泽东自不必说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