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组图:追忆周恩来总理在日本的足迹

丁伟

2020年11月05日10: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赴日本留学,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异国,准备通过学习日语后,成为官费留学生。他把考进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作为升学的目标。所以来到东京后进入了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语。可来日本前,他主要在英语上下的功夫比较多,来日后的日语学习却没有大的进步展。1918年3月,他没能通过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升学考试;同年7月,他又参加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考试,结果仍是未尽如人意。

但是在这期间,他得知了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并开始接触了社会主义学说。他阅读了日本社会主义者河上肇的《贫乏物语》及幸徳秋水《社会主义精髄》等文章。就是通过这些,他的精神和思想都得到陶冶,信仰也发生重要转折。

在1919年3月,21岁的周恩来得知母校南开学校设置了大学部,便决意回国继续求学;4月,他离开东京来到京都,住在正在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学习的朋友吴翰涛家中。4月5日,周恩来冒雨游览了京都的风景胜地岚山。岚山虽不是高山峻岭,但是峰峦叠翠,景观绝佳。雨中岚山,景象万千,秀逸诱人,林木葱郁,生机昂然。他触景生情,吟诗抒怀,吟出了流传后世的著名诗篇《雨中岚山--日本京都》,抒发了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诗中写道: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在诗歌里我们看到周恩来接触社会主义新思想后认识到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可以救中国这“一点光明”。对革命的向往,成了他创作诗词的源泉。这首诗自然气息浓厚,颇有感染力,直抒胸臆,又隐然寄托着现实的呼唤,也折射着周恩来总理早年追求真理的博大胸怀。其后,周恩来离开京都,乘船从神户出港,经日本著名的明石海峡,进入日本濑户内海,途经门司、北九州,通过济州海峡,回到天津后,随即义无返顾地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

岁月荏苒,沧海横流。到上世纪70年代,周总理的京都之行和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却又有了新的历史意义。

1978年9月,为了表示日中的友好愿望,日中友好团体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京都总局率先发起在京都筹建周恩来诗碑的倡议,以纪念他为日中友好事业呕心沥血的伟绩。10月27日,时任副总理邓小平、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来日本访问京都之际,在京都日中科学技术者交流协会等各方日中友好团体的支持下,由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京都总局会长吉村孙三郎向廖承志提出希望,要求给碑文题词。廖承志会长欣然接受,回国后深情地挥毫写下了碑文诗篇。日本日中友好团体收到廖承志会长的碑文题词后,于1978年12月21日,交给了京都市政府,由此以京都的日中友好团体为中心的诗碑建立委员会开始各种准备工作。

周总理诗词纪念石碑就建在周总理当年游览的岚山之中。岚山如今已变成了公园,公园的入口右侧,有一径通往山上的石阶,践石登高,在苍翠相间走去不久,就看到路边右侧有一个“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指示牌,往右侧望去,苍松翠木相映照,掩映于绿树丛中一处静谧的空地上由几株樱花树环抱着一个石碑,这就是周总理诗词纪念石碑,上面刻着廖承志书写的周总理著名诗篇《雨中岚山——日本京都》。诗碑蕴积着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为我们后人探求周总理早年思想轨迹,留下了第一手真切的印象。

诗碑建成后,1979年4月16日,邓颖超同志借访问日本之际亲赴京都,为诗碑落成揭幕。邓颖超致词,缅怀已故周总理,并就这首诗作了说明:“60年前,青年周恩来在贵地看到美丽的樱花遵循自然规则一起开放,又毫不留恋地散落而去,这幅景象对他探求世界真理有了一个很大的启发。这首诗就是把这种感铭寄托於岚山的景色而作的。”接着,邓颖超同志双手抚摸着飘落的樱花说道:“我听说过樱花在盛开的时候很美,在飘落的时候更美。”这些话听起来让人联想到周总理伟大的一生。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