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与文物保护:亲自修改介绍故宫的小册子【3】

何立波

2020年09月17日14: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关心文物维护与修复,敦煌莫高窟成为其中的代表

  加强文物保护,维护和修复工作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周恩来始终关注着文物的保护、维护和修复工作。

  敦煌莫高窟的抢救,是周恩来关心文物维护与修复的范例之一。

  1951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敦煌艺术研究所(后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等人把敦煌壁画摹本和出土文物拿到北京展出。展出之前,周恩来专程到展厅与常书鸿亲切交谈,从重庆相遇谈到现在工作人员的生活情况,并对展览的陈列、布置、说明、参观路线等一一作了具体指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敦煌莫高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敦煌文物研究所为了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向文化部呈交了《关于加强保护莫高窟群的报告》,提出防止鸣沙山山体向前移动,以免造成石窟岩壁倒塌,使敦煌壁画、彩塑毁于一旦的具体加固意见。报告呈送国务院后,受到周恩来的高度重视。1961年9月,国务院派出由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率领的1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敦煌工作组前往莫高窟进行考证。专家们发现,维修这座历经1600多年、规模宏大、屡遭人为严重破坏和风雨侵蚀的石窟,耗资巨大。而当时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内忧外患,财力十分拮据。为此,专家们制订了一个先抢救最危险地段,再分期分段实施全面保护的长远规划。

  10月17日,文化部党组根据调查情况给周恩来呈递了报告。为保证洞内壁画和彩塑的安全,文化部提出了抢救性的保固工程意见,申报经费25万元及水泥、木材等施工材料。周恩来在第二天就作出明确批示:“请计委在一九六二年度计划中加以安排,并于今年批准文化部在其经费中预拨五万元。”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还十分困难,国民经济调整刚刚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对抢修莫高窟经费给予特别批准,可见对文物事业的高度重视。这样,新中国对敦煌莫高窟的第一次大抢修拉开了序幕。抢修工程自1963年秋季施工,历时3年,于1966年竣工。层层叠叠、巍峨壮观的坚固栈道,为工作人员和中外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畅通、便捷的通道。敦煌莫高窟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中迄今为止保护最好的石窟,也成为周恩来关心和保护敦煌艺术的历史见证。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生了好几起古代文物建筑遭雷击起火被毁的事件。1952年,坐落于河北遵化县的清东陵康熙景陵大碑楼,因遭遇雷击全部被烧毁。1956年6月的一个夜晚,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又接到消息,位于北京明十三陵长陵的祾恩殿(楠木大殿)被雷击起火。中国的古代文物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最怕的就是火灾。许多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天火”即雷击引起古建筑火灾的事例比比皆是。

  长陵棱恩殿起火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周恩来那里。他立即指示文化部文物管理局会同北京市有关部门人员,一起前去检查处理。局长郑振铎接到周恩来指示后,立即约请梁思成等一同去现场察看。大家发现,大殿的后金柱柱顶被雷劈裂,柱顶呈现黑色被烧焦的痕迹,但整个大殿的外观并没有受到破坏,依然完好。这时,大家的心情才放松下来,因为棱恩殿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巨型楠木大殿,是弥足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建筑。一旦焚毁于雷击火灾,将会让国人痛心疾首。随后,郑振铎、梁思成给周恩来呈递了一份报告。周恩来很快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重要的古代建筑上都要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安装,有效地防范了雷击导致的火灾,保护了一大批古代建筑。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