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15:23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一书由1998年拍摄电视文献片《百年恩来》主要采访记录整理而成。原采访200余人,本书选取有重要价值的34人的采访记录,这些讲述人均为与周恩来有亲密交往者。选题内容生动感人,再现了周恩来公而忘私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全书基本保持了被采访人的个性和语言特点,使读者能从书中共同体验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与最真挚的情感。书中的许多被采访者已经故去,因此本书所记录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更加弥足珍贵。
《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封面 资料图
本文摘自《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 主编:邓在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9
【注:人民出版社已授权人民网读书频道对本书进行连载,禁止其它媒体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人民出版社。】
周恩来总理夫妇的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
高振普(周恩来总理卫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
周总理1976年1月8日去世后,我们整理了他和邓大姐两人的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节余部分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别无其他收入。而支出部分的项目有这样几项:伙食费、党费、房租水电费、订阅报纸费、零用杂费(购买生活用品),特支: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费。
从有记载的1958年算起,至1976年,两人共收入161442.00元,用于补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合计46864.18元,占两人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这说明两位老人对有困难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爱护。我可以举例说明这一点:
给周总理开车多年的司机钟步云同志,因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遇难,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大姐都关心着他的家人,在得知他的女儿要结婚后,邓大姐托我们给送去300元钱和至亲的祝贺。在60年代,300元可不是个小数了。
再如:总理办公室有位公务员同志,儿女较多,妻子有病,负债170元人民币。党支部知道后,研究对他的补助。那个时候,要一次性由公家补助这个数目有点多,准备一年内分两次补助,支部党员正在开会研究,邓大姐推门进来,问开什么会,支部书记和我们都没想到邓大姐会进来,一下子给问呆了。邓大姐说你们还对我保密啊!当邓大姐听完讨论补助的情况后,说:你们不要讨论了,拿我和恩来的钱一次性补助他,减轻这位同志的思想负担,也给公家节省开支。
邓大姐这样做,她一直有这样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亲属和工作人员有困难,用他们的钱去补助,就减少了国家的负担。
为周总理选购骨灰盒 邓颖超:没必要那么讲究
周总理的工资月收入404.80元,邓大姐的工资月收入342.70元,合计747.50元,每月都会有节余,由我们将节余的钱存入银行,当存够5000元了,邓大姐就让把钱上缴,作为党费。共上缴3次,最后一次不够5000元,只有3000元,邓大姐也叫上交了。最后,总理、大姐的两人收入的结余,连同购买的国库券,共计5100多块钱。
周总理、邓大姐这么为别人着想,为人民着想,为国家着想是一贯的,直至生命的最后。
就拿为周总理选购骨灰盒的事来说吧!
周总理去世后,治丧办公室的同志请邓大姐为周总理选骨灰盒,邓大姐就派我和张树迎同志(总理卫士长)代表她去选,我俩和治丧办的同志去了八宝山,八宝山的负责同志拿来两个样品,我们选中了其中花纹较好的,但不是最贵的,经仔细检查,发现盒的表面有一处摔了一块,于是又换了一个同样的,只是盒盖不好打开,要求再换一个,他们说同样的只有两个,我们就决定用后来这个。回来向邓大姐报告,她说:你们定了就可以了,我就不看了。人死了,装一下骨灰,没必要那么讲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