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苑
2019年12月23日15:22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周家亲属没有一个得到过周恩来给予的特殊关照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周家人也都知道。你看我们的兄弟姐妹们,没有一个是七伯、七妈给予特殊关照的。我们有个弟弟周尔辉,已经在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分配工作了,组织上后来也同意把他在家乡淮安工作的爱人调来北京,七伯得知后说:现在精简城市人口,为什么都要女方往男方这里调呢?你应该带个头,你申请到你爱人那儿去工作好了。尔辉也很听话,自己主动申请,经过组织同意,就从北京钢铁学院调去淮安当了一名教师。对我们这些侄儿女辈,伯伯、伯母都是一样地严格要求,他俩也从不允许我们炫耀与总理的亲属关系。
以往也曾经有一些想法,七伯、七妈是不是对亲属要求太严了?其实,看似无情胜有情,他俩对我们晚辈的严是一种真正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七伯、七妈有鉴于历史上晚清的八旗子弟,由于享受各种特权,生活优渥,游手好闲,一个个都败落了,最终导致满清王朝也垮掉了。他们很重视这个历史上的教训,因此对烈士的子女,既无微不至地关怀,又严格地要求。对我们亲属则是严格而又严格。同时,在政治上又都是一样的关怀爱护。就拿我自己来说,参军以后,我写信报告七伯、七妈,他俩马上给我回信,给予亲切的鼓励。我在进军西南的途中向他们汇报说,自己正在申请入党。七伯、七妈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回信,谆谆嘱咐我好好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共产党员。以后又不断地在通信中询问情况,继续给予鼓励。为我入党的事前后写过3封信,包括写给我们党组织的,证明我的父亲和家庭情况。我是在1953年12月被批准入党的,当天就写信报告七伯、七妈,很快就收到他们情深意切的回信。七妈在信中说:“知道你已经加入共产党,至为兴奋!”同时谆谆教育我:“今后你必须加强党性的锻炼,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断地为着党员的八条标准而努力,不要辜负了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称号,争取如期转为正式党员;你必须注意密切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向群众学习,从而你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你自知应不骄不馁,但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地实践为要。”七妈在信中提到的共产党员的“三个必须”,今天读来,对我们大家仍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当然,以后到了北京,有机会当面得到七伯、七妈的关心与教诲,特别是在军在中央电视台担任导演工作,他俩常常给予鼓励和指示。生活上也是这样。1988年我在301医院住院做手术。在军去西花厅时,七妈特地把她用的一个闹钟让在军带给我。七妈说,这个闹钟是她平时用的,很准时,也好使,尔均住院做手术,要定时吃药,不能误了。可见,他们不论在政治上、生活上,对我们的关心真正是无微不至。所以我说,伯伯和伯母对晚辈亲属的爱,是最为深沉的、富有远见的爱。我们作为亲属,应该说是按照他们的教导努力去做,没有辜负了七伯、七妈的期望,今后,还应继续不断地努力,真正实践党员的“三个必须”,把它作为一辈子做人的标准。
周恩来生气不回家住 陈毅去劝也不管用
说到西花厅,想起很多难忘的事。
有一件事情是西花厅的修缮。最初我们来西花厅的时候,从50年代一直到60年代初期,这里非常破旧,不是一般的破旧。地上铺的砖既破损又潮湿,门窗有缝隙,透风。伯伯的关节有病,七妈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个环境对他俩的健康很不利。后来趁七伯外出的时候,何谦秘书主持把房子整修了一下,是属于很一般的装修。但是七伯回来看了后非常生气,没有进屋,也不回家住,临时住在钓鱼台去了。陈老总去劝也不管用。
后来我们去钓鱼台看他时,为了缓解伯伯气愤的心情,我就对他说:您平时教育我们要爱护国家财产,西花厅这个房子实在是相当的破旧了,这是历史文物,这样一种维护,也是保护国家财产,从这个意义上也没有什么大错,伯伯您就不要再生气了。七伯那天心情还好,他听了后点了点头,然后严肃地说:你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并不是反对做简单的维修,问题是现在修得过了些,你要懂得,我是这个国家的总理,如果我带头这样做,下面就会跟着干,还有副总理,还有部长,再一级一级地这样下去,就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西花厅这样的房子我看就很好了嘛!现在我们国家还穷嘛!还有很多群众没有房子住哪。伯伯问我,你看过杜甫的那首诗吗,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说看过。七伯问我记不记得内容,我回忆了一下,并强调了最后那两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伯伯说,是啊!你看一下杜甫这首诗,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生气了。后来,何谦秘书把新装的部分做了改动,窗帘卸了,吊灯拆了,床也换回去了,伯伯才勉强同意住回西花厅。这件事情过去了几十年,今天想来还像是昨天一样。
周恩来总是深入浅出地给我们以教育启发
第二件事情是在1959年,我和在军去西花厅见七伯、七妈。七伯问我,听说你调来北京工作了,在哪个单位?我说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七伯就问我,你们部长是谁?我说是饶正锡。七伯说,噢,他是从新疆调来的,我很熟悉。正好我调来后熟悉了饶正锡同志的简历情况,我说,是这样,他担任过新疆迪化市的市委书记。七伯说:“哎!你怎么说是迪化呢?”我理解七伯说这话的意思,因为迪化市已经改名乌鲁木齐市了。我说,我知道迪化现在已经叫乌鲁木齐了,我是看到他当年的任职表上是迪化市委书记。
七伯说,噢,是这样。然后又问我:“迪化”这两个字,你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就说,迪化的“化”应该是同化的意思。因为迪化是在新疆嘛,我马上联想到,新疆是少数民族的自治区。但是对这个“迪”字,当时我没来得及深想。七伯听了还是很高兴,鼓励我说:哎,你这个答得不错。伯伯就讲,“迪化”,迪就是“启发”的意思。这是过去对我们少数民族的一种不尊重,对新疆要“启迪”,“同化”。
七伯接着又问,你能举出多少像这样的地名,就是类似对少数民族带有歧视或侮辱性的。我和在军就边想边说,回答七伯的提问,伯伯在一旁也帮我俩提醒,帮助凑。比方说“绥远”,原来有个“绥远省”。比如说“镇南关”,当时已改成“睦南关”。比如说“安东”,改成“丹东”。还有“抚顺”、“安塞”,等等。类似的地名,当时一起凑了不少。七伯就讲,你看,我们过去大汉族哇,对少数民族有所歧视。有的现在都已经是国家了。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各个民族之间都是一律平等,各个国家之间也都是一律平等。
平时跟七伯、七妈在一起谈心,他俩都是以这种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晚辈,总是针对现实的问题,深入浅出地给我们以教育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