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性格不同的周恩来和毛泽东是如何“相忍为党”的?【2】

顾保孜

2019年03月20日14:56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攻打赣州不是早已开始了吗?老毛右倾保守,能信任他去解难?”贺子珍在一旁插语。

  项英一听,顿时面露三分愧色,似乎自责当初不该双手赞成攻打赣州,夺取中心城市的方针。此时此刻,他只好如实地向毛泽东说:“敌人城防坚固,援兵又到,我军伤亡很大,红军处境非常困难……”

  项英介绍完战况,担心毛泽东不愿下山收拾这个困难局面,正想用什么话来说服对方,没想到毛泽东敏捷地站起来,语气沉重地说:“那你先走一步,我随后就下山!”

  但项英迟迟不肯离去,直到毛泽东叫警卫员收拾行李时,这才慢慢离开。刚走二三里路,项英又折身回来,再次恳切地说:“泽东同志,看在恩来同志的份上,请早点下山吧!”

  毛泽东爽朗地回答:“同志,你放心,不会叫你三顾茅庐。我还是个共产党员,总得要顾全大局!”

  恰巧这时,风雨骤来。贺子珍放心不下地说:“等雨过后再下山吧!”

  “不能等了,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你慢慢来吧!”毛泽东边卷裤角边说着。

  “你身体不好,再淋病了……”

  毛泽东开玩笑地说:“我一到战场,病就好了。”说着,毛泽东迎着风雨下山了!

  毛泽东到来后,坚决主张红军立即撤出赣州之围,开到赣西南休整。4月,周恩来接受了毛泽东提出的龙岩、漳州战役计划,并任命毛泽东以中央政府主席身份率领红军东路军攻打龙岩、漳州,虽说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毛泽东不顾这些。周恩来还亲自到长汀做毛泽东的“后卫”,担任后方供应和组织工作。毛泽东出师获胜,再次表明他的战略目光确实高人一筹。周恩来对毛泽东也更加理解和信任了。

  7月下旬,周恩来到前方,与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一起指挥红军作战。当他进一步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指导思想之后,立即给予肯定,认为“前方决定于实际于原则均无不合”。同时发觉毛泽东以临时政府主席身份“随军行动”确实不方便。

  于是,7月25日,周恩来立即与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联名致电中共苏区中央局,提议“部队改设政委制,毛泽东任总政委”。开始中央局不同意,坚持任命周恩来为总政委。

  为此,7月29日,周恩来又以个人名义复信后方中央局,强调说明:如果由他任总政委,将“弄得多头指挥,而且使政府主席将无事可做”,而且毛泽东“以政府主席名义在前方,实在不便之至”,“泽东的经验与长处是指挥作战”,“须尽量使他发挥”,“由泽东负责!可指挥适宜”。经过周恩来再三坚持和力争,中共苏区中央局终于同意,任命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8月8日,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正式任命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命令。但是,在“左”倾路线的统治下,不管是毛泽东的才华,还是周恩来的苦心,都未能给毛泽东解脱困境。

  面对蒋介石国民党发动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苏区中央局坚持要执行中央的“积极进攻路线”,要红军去攻打中心县城,主动去进攻敌人,找敌人主力去决战。为了统一前后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在宁都召开了一次中央局会议。会上,毛泽东毫不客气地站出来反驳苏区中央局的主张,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及前方中央局诸领导人的战略指导计划。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立即引来激烈的驳斥之词,说毛泽东自1932年8月重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以来,一贯与中央路线相对抗,号召全党全军对毛泽东的右倾错误观念要给予及时无情的打击,对毛泽东在军内的职务必须立即免除。中央局成员提出:“由恩来同志负责战争领导总责,泽东同志回后方负中央政府工作责任。”

  周恩来是后赶到会场的。会上冒出这些问题,也是他会前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他自从跟毛泽东在广州结识以来,特别是这次来中央苏区,跟随红一方面军一起在前线,跟毛泽东朝夕相处,他开始了解毛泽东。对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气度才华及一整套独特的战略思想,他颇为佩服。

  周恩来在发言中检查了在前方的同志“确有以准备为中心的观念”,肯定“后方中央局同志集中火力反对等待倾向是对的”;同时他维护了毛泽东。他提出,“泽东积年的经验多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主持战争”,他“如在前方则可吸引他贡献不少意见,对战争有帮助”。周恩来坚持毛泽东应当留在红军中工作,为此提出了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由我负主持战争全责,泽东仍留前方助理,另一种是泽东负指挥战争全责,我负监督行动方针的执行”。这两种办法,都与原来情况相似,因为周恩来原来是以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随军行动,对军事行动方针是具有决定权的。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毛泽东“承认与了解错误不够,如他主持战争,在政治与行动方针上容易发生错误”。毛泽东自己则认为既然不能取得中央局的信任,就不赞成后一种办法。结果是会议通过了第一种办法,并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这样,中共临时中央不要毛泽东管军事的意图,这时候终于实现了。

  毛泽东临行前,周恩来骑马给他送行。周恩来拉着毛泽东的手,深情地说:“你放心去吧,敌人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是一定能打破的!”

  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说:“如果前方需要我,给我捎个信,我会立即赶来。”

  分手时,周恩来还是留下了那句话:“照顾大局,相忍为党!”

  毛泽东再一次走了。

  决定他出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格。毛泽东在他那个家庭中自幼养成的是因家教过严受压抑,而迫切需要张扬个性的叛逆性格,是习惯于“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周恩来呢,他又要服从多数,顾全大局,又要尊重中央,想不通也要暂时忍下去,继续干,他与毛泽东的性格不同。周恩来自幼所处的是不断“走下水”的家庭,他渴望的是安定、和谐与维持,这使他养成善于在“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的处世作风,并使他在后来繁杂的政治斗争中,体现出温和而热情强干,忍让而不失原则,谨慎而勇于果断等对立统一的性格侧面。

  宁都会议后的一段时间内,红一方面军发布命令时,周恩来总是先署上“总政委毛泽东”,自己以“代总政委周恩来”的签署放在毛泽东的名字后面。在10月份制定的“绝密”的《红一方面军建宁、黎川、泰宁战役计划》书上,他亲笔注明:“如有便,请送给毛主席一阅。”他还亲自告诉机要秘书:“以后军事计划、命令等,都要送给毛主席看。”这一切,充分表现了周恩来对毛泽东的信任和尊敬,而他当时绝没有想到毛泽东后来会成为全党的领袖。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