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总理与乌兰牧骑【5】

达·阿拉坦巴干 朱嘉庚

2018年12月10日15:33    来源:内蒙古日报

 

1968年,周恩来总理接见进京演出的乌兰牧骑队员并合影留念。

 

  “十年动乱”期间,敬爱的周总理为党、为国日夜操劳的同时,还惦记着乌兰牧骑。他让有关部门选调乌兰牧骑进京为亚非作家紧急会议演出,并签发请柬让乌兰牧骑参加国庆招待会,随后又再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1975年国庆期间,周总理病重住进北京医院,看到电视里转播国庆演出场面,关切地询问身边工作人员:“乌兰牧骑来了没有?来的是老队伍还是新队伍?”

  五十六年来,乌兰牧骑始终牢记周总理的教诲和期望,长期坚持扎根基层、全心全意服务农牧民的精神。草原是乌兰牧骑的大舞台,田野是乌兰牧骑的大剧场,乌兰牧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基层群众的心中,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农牧民的家中。情系农牧民,服务农牧民,和农牧民亲如一家,做农牧民的贴心人,为农牧民服务已经成为乌兰牧骑的生命和灵魂。

  五十六年来,乌兰牧骑由创建时期的两支队伍21名队员,发展到今天的74支队伍2800多名队员。坚持“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轻骑队特点,发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建队职能。乌兰牧骑走遍了内蒙古的农村牧区,累计行程110多万公里,辅导农牧区业余文艺骨干74余万人(次),为各族群众演出30多万场(次),各族观众总数达2.12亿人(次),创造了内蒙古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五十六年来,乌兰牧骑始终牢记周总理的教诲和期望,坚持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创作演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乌兰牧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背景下,反映新时代、讴歌新人物、传播新观念、倡导新风尚。乌兰牧骑的创作演出以农牧民为中心,把农牧区原生态民族民间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郁、演出机动灵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乌兰牧骑艺术本色和继承创新的文化品格。

  五十六年来,全区乌兰牧骑累计创作演出1.1万多个节目,有2000多个节目在盟市和自治区获奖,有120多个节目在全国获奖。其中《鄂尔多斯婚礼》《顶碗舞》《筷子舞》《彩虹》《安代舞》《牧民歌唱共产党》《草原儿女爱延安》《腾飞的骏马》《牧马英雄》等表演数十年久演不衰,深受农牧民和各族群众的欢迎,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基层服务、两次大规模的全国巡回演出以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演出,乌兰牧骑始终保持了不锈的乌兰牧骑金色称号。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内蒙古各地的乌兰牧骑正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不断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创新,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服务。

(责编:唐璐、张鑫)

推荐阅读

光辉一生

全党楷模

周恩来纪念场馆

国内纪念地 海外纪念地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来路 巴黎花神咖啡馆 朝鲜咸兴周恩来铜像 德国柏林联邦大道 日本岚山诗碑 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