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峻
2018年07月30日16: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后人一直珍藏总理的遗物
1976年和1992年,对于焦作的周家,是两个最为悲伤的年份。
1976年1月8日,一家人正在吃晚饭,邮递员突然送来一封电报,是邓颖超发来的,说总理逝世,在京亲属参加葬礼。在外地的亲属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要来北京,这也是总理生前的安排。放下电报,晋菊清哭着要去北京,周荣庆则把着门,满脸泪水,说既然七伯和七妈不让去,咱就得听他们的话。事实上,就在总理逝世前一个多月----1975年农历十一月初七,68岁的王兰芳已经先走了一步。
1988年春,晋菊清从周恩寿家人那里得知,七妈邓颖超病重了。这一次,晋菊清执意一个人去北京看望,病中的邓颖超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和晋菊清说话:好孩子,不许哭,要坚强……晋菊清从北京回到焦作不久,丈夫周荣庆也一病不起。1992年1月15日,丈夫走完他63岁的人生历程。病中,周荣庆最后悔的是:没有和妻子一道去北京看望七妈。
周荣庆逝世不到半年,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晋菊清从广播中听到了噩耗,带着3个孩子去北京送七妈最后一程。在北京,她和其他亲属一起乘军舰把七妈的骨灰撒向海河……
周总理夫妇先后逝世后,作为周总理的至亲,晋菊清一家分到了9件遗物,包括周总理经常佩戴的“为人民服务”胸章,邓颖超用过的体温表和他们的秋衣、秋裤、枕套、枕芯等。这些遗物,晋菊清前些年捐给淮安周恩来故居一部分,唯独那件大衣她一直珍藏着。这是邓颖超在世常穿的由红都服装厂生产的大衣,蓝色,化纤料子。
晋菊清还珍藏着一些老照片,是家人在北京与总理和邓颖超一起拍的,有20多张,夹在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老相册里。每当想念总理和邓颖超的时候,晋菊清就把孩子们叫到一起,一张一张细细翻看。晋菊清说,两位老人为革命作过那么大贡献,还一生甘守清贫。作为周家的后代,我们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干活吃饭,决不能干出半点让老人家在天之灵不安的事情来。
“十条家规”下的普通生活
周总理曾给亲属们定下“十条家规”,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等。对此,周家一直牢记并遵守着。
在焦作,周家和许多工人、农民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他们并不是有意宣扬什么,也不是刻意掩盖什么,只是过着自己的本真生活。焦作当地的许多百姓包括当地领导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红色家庭。当然,周家的同事、邻居晓得这种关系,但大家都不去渲染,连周家人都那样低调,外人去渲染有什么意义!
屈指算来,周家人在焦作已有54年,问及周志勇,省市领导可否知道这个红色家庭?周志勇说不晓得,这些年他们家几乎没找过领导。在周志勇印象里,唯一一次找地方领导大概是“文革”时期,是总理秘书的电话打给焦作革委会的。原因是奶奶王兰芳的身体不好,要去北京治病。那时焦作交通不太方便,要坐汽车到新乡,再转火车。那一次奶奶病得很重,坐公共汽车,身体承受不了。周荣庆给总理说了,总理秘书才打了这个电话,让安排一辆小车把王兰芳送到新乡。但总理秘书并没有在电话中说明亲属关系,只是说有个老同志叫王兰芳,在东北打游击时负过伤,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过贡献,要到北京治病,请把她送到新乡坐上火车……
周家从不敢找总理办私事。周荣庆曾经找过一次,没有找总理本人,而是找到曾经给总理当过秘书的七机部的何部长,帮地方买了辆处理的旧红旗车。总理后来知道了,把周荣庆狠狠训斥了一顿。自此,周荣庆和他的家人再也不敢做类似事情了。
还有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周志勇的小弟周志军没有工作,想让邓颖超奶奶帮忙找点活干。可是邓颖超奶奶非常严厉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周家服务的。从此,周家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事都是自己设法解决,再不敢去给老人家添麻烦了。
一家人是那样的低调,他们从不炫耀家世,与普通市民一样,一直过着“隐居”闹市无人知的生活,在平凡、平静、平常中度过了每一天,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平淡,甚至寒碜,但他们从来没有任何抱怨,那一种渗透肌肤的阳光与向上让世人感叹。
(《新湘评论》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