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国际援助和国际支持,努力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始终是周恩来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工作。 1944年,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已进入到第七个年头,此时的国际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迎宾礼仪是展示我国形象的第一窗口,回首迎宾往事,是我国礼宾工作的重要内容。1965年,我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来到外交部礼宾司,几十年间国宾接待、迎来送往是经常性的工作。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38年10月下旬,日寇逼近武汉,国民党仓皇败退。周恩来、叶剑英等最后撤离了武汉,于12月到达重庆。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十分重视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他在26年总理生涯中,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整整操持了23年;中日两国建交后,他为缔结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又操心了3年,直至他与世长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宣布:“我们主张恢复与世界各国的正常关系,特别是与日本的正常关系,”他分析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指出:“中日两国人民有着友好的新条件,即解放了的新中国和战后要求和平的日本。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抗日战争时期,在当时的山城重庆,发生过一则棋坛上的佳话,主人公是周恩来和棋王谢侠逊。 谢侠逊,本名谢宣,字侠逊,浙江平阳县人,上个世纪30年代以下遍东南亚棋坛无敌手而出名,被誉为“中国象棋棋王”。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密切注视国际形势的变化,并不断根据这种变化调整对外政策。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复杂情况下,周恩来带领中共南方局准确判断和把握局势,对不同帝国主义国家、对同一帝国主义国家的不同时期政治态度加以区别,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捍卫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及时制定、调整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为实现中共在抗日民族战争中的作用搭建了国际政治舞台。
(《湘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54年6月19日,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在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中国大使馆第一次交谈两国建交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禁运与封锁。虽然在1950年春季西欧的瑞士、荷兰,北欧的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西欧的英国同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但那时在西方大国中还没有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
编者按: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周恩来答问录》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答问录,收录了周恩来同志1936年至1971年期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稿64篇,约30万字;书中同时收录83幅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周恩来一贯以温文尔雅、谦恭和善、忍辱负重著称于世,可是当他看到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因责任心不强而发生生活和事故的时候,也会忍无可忍而发怒。尤其在从事外交活动时,周恩来为维护国家尊严和世界和平友好大局,要求更是严格,曾发生过几次因身边人员工作上的失误而生气发火的事情。